是不是宗玄先生就是道教的人物中的吴筠呢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其理论被文人墨客广泛讨论和赞颂。然而,随着太宗一朝的出现,服用外丹致死者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推崇内丹学说,以批判外丹之弊,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
吴筠,即贞节先生,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他自幼通经史、擅长文辞,但未能进士出身。性情高洁,不随俗,他十五岁即开始修习道教,在嵩山学习,与体玄先生潘师正同门。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他离开嵩山南游金陵访道,最终隐居茅山。
玄宗闻其大名,即遣使征召吴筠入宫待诏翰林。在京城,他与朝臣共同议政,对国事发言,有时言辞激烈表达忠心。天宝年间,由于李林甫、杨国忠掌权,大乱频仍,吴筠预测国家将陷入混乱,上书求归嵩山,被玄宗准许另建岳观道院让他住持传道。
安史之乱前夕,再次上奏请求返回茅山,被允准。回归后不久,大局动荡中逃往蜀地,而江淮盗匪四起。他东游会稽,与诗人李白、孔巢父交往,以诗相酬。这段时间里,他与其他文人们共度难关生活相对宁静。在这荒乱的时代中,有许多才子才女参与了他们的活动。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吴筠在越中去世,其邻居元等商议谥号为“宗玄先生”。他一生擅长文辞著述,其中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作品,现在有《宗元先生文集》三卷流传至今。
他的内丹思想,对未来多个流派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他在实践过程中,对道教理论进行阐释,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实践经验,这就是他的内丹思想,也是神仙 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守静去躁。根据《龟甲经》,“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是指知元气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精力存活,那么就容易夭折,因为人的生命力量来自天地,但由于情欲导致劳损,就会导致役气,从而失去了生命力。而要达到守静去躁,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得身体获得充分休息和恢复,这样才能达到通向仙界的一步。
其次,要持恒以久。这意味着要持续保持一种状态,让那些潜藏的情欲得到制止,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样也能达到长生久视的地步。而神仙之路,是可以学习到的,而不是只有少数特殊人才能够实现的事业。通过学习,可以成为真正的神仙,这种境界比儒家和墨家的理念更高,更能够带来幸福和福祉给家族成员及子孙后代。此外,还有一些自然成仙的人,他们并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就能获得永生;也有那些通过努力学习成就永生的;还有些则勤奋但最终未能成功成为神仙。这说明成为神仙并不一定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不能简单概括所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