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十足高雅诗句全真律坛外人不知之秘戒法不妄传天然道观中藏道教文化之奥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首次的传戒仪式,这一历史性场景由宋士洪道长提供的图片记录。对于戒律而言,其核心意义在于抵制不当之行为,确保修炼者能够追求内心的真实与纯净。天真的皇人曾经如此表述:“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一理念体现在戒坛中的严肃仪式中,即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同时保持安静与庄重,以遵循五祖和七真的教义,为后来的全真门派树立榜样。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全真派的传授过程并不构成法事,而是深受教务活动影响,是维护宗教纪律、重建教规体系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一道教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传授活动,这一点通过多部古老的道教经典得以证实。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十戒经盟文》,记载了王景仙女道士如何向张泰法师接受十大戒,并发誓终身修行供养。这份文本显示出唐代道士接受戒律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佛教对道教传授活动产生了影响,但这种说法不足为凭。
理由有二:首先,印度早期佛教学术并未留下关于传授僧侣戒律的手续,因为印度佛学更多地以讲经辩论为主,没有专门设立相应制度。而其次,中国佛学关于此类活动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唐宋以后,此时间点显然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的道家传承。全真派对于这方面十分认真,他们不会轻易将重要的人生指引——即所谓“神仙”的修持方法——无偿赠予任何个人。
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所述,对于希望获得这些宝贵知识的人来说,他或她必须具备以下十项条件:渴望超越常人的智慧,不断进步;愿意学习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具有洞察力,可以区分善恶;谨慎小心,不轻率行动;温和待人,不做过失错误;尊敬自己的老师,如珍视宝藏一般珍惜他们的话语和指导;能够耐劳无怨,与老师同甘共苦,一如贫困中找到珍贵的事物一样感激涕零。此外,还有一条原则,即方丈必须仔细挑选合适的人才作为继承者,将这套精妙绝伦的心灵锻炼方式进行逐步教授。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则会选择石匣藏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等隐秘之处,让时间流转自然而出世。
总结来说,全真派在受取各项规定之前需要考量许多因素,如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诚恳、是否具备坚定的信念以及其他诸多要求。在方丈的大智慧下,只有那些真正准备好迎接挑战,并且愿意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被赐予这些至关重要的心灵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