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西方宗教学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在自然景观中探索念九字真言后果
在我们经历的世纪之交和千纪之交,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即宗教学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宗教乃人类精神现象和灵性生活,人们对宗教的认知和研究,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应该承认,在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前,这种宗教认知和研究或是各种宗教本身的一种内在性研究,体现出对其观念、情感、行为、组织、经籍及文化构建和传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剖析,或是相关学科所需的一种边缘性研究,展示着这些学科具有的多元知识背景和必要逻辑关联。而不带信仰前提、不为辅助手段、以客观、科学、公正态度为特色的、具有独立学科意识的宗教学,则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西方宗教学作为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从根本上影响到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宗教研究。
西方宗教学在这一百多年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研究范围、特定范畴、大量方法与流派。它分为狭义与广义两部分。在狭义范围内,它主要侧重于对已有神话传说进行系统化分析,对各种神秘符号解释,以及探讨它们如何被不同文化中的民众接受并转化。此外,还包括了一些涉及具体民族文化内部规律的问题,如他们如何通过仪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力量的情感以及这些仪式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然而,有些批评家认为这种狭义上的理解不足,因为它忽视了许多其他领域如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因此,一些现代的人文主义者提出要扩大这个定义,使其包含更多关于人类心灵活动及其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的问题。这就是广义上的西方宗教学,它更开放,更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信仰体系,而是把所有可能被称作“神”或者超自然存在的事物都纳入其考察范围。
此外,还有一些现代理论家主张将一些新的领域也纳入到这个定义之内,比如环境问题或生物技术等这些建立在更广泛基础上的考虑引发了新的哲思思考,并且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大变革。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更加全面的理解出现,其中包括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一个真正跨越时空界限的心理地图。
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要我们能从最基本的人类需求开始探索——无论是为了找到意义还是为了逃避痛苦——那么我们就能够触摸到那些似乎永远遥不可及的心灵奥秘。当我们站在山巅,看向远处,那片辽阔无垠的地平线仿佛又一次展开了一幅未曾见过的地图。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探索其中隐藏的小径,把那片未知变成熟悉,让每个人的心灵旅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