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道家以经典为何而著称宗玄先生与吴筠的对话

道家以经典为何而著称宗玄先生与吴筠的对话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但其副作用逐渐显现。太宗以后,一系列服丹致死的事件频发。面对此种局面,司马承祯、吴筠等人大力倡导内丹学说,以批驳外丹之弊,为开创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奠定了基础。

吴筠,即贞节先生,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因通经史尤精于文辞而闻名。他虽未及进士,却因高洁之性,不随流俗。在年轻时即志于道教,与同好隐居南阳的倚帝山,从体玄先生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最终掌握奥义法术。

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隐居修道,并东游天台山。玄宗闻其大名,便遣使征召他入宫。当见面,两人论道甚投机。玄宗命他待诏翰林,在朝会中与文武官员并列,就座。

然而,当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期间朝廷日乱时,吴筠预言将有大乱,他坚请返归嵩山,但多次奏请未被允许,只得另建岳观内道院让他住持传道。此前夕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爆发前夕,他再次请求回茅山,这次得到同意。不久,大乱发生,而江淮盗贼蜂起,吴筠又东游会稽,与诗人李白等往来,以诗歌相酬和。

最后,在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逝世,其友邰冀元等商议谥号为“宗玄先生”。他的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以及《心目论》、《复淳化论》等十一卷,现在有《宗元先生文集》三卷流传下来。

他的内丹思想主要围绕“守静去躁”展开。他认为人的生命由精气神构成,要以宁静去欲才能得道成仙。而要达到这一境界,还需持久以恒,将起动的躁欲制止于萌芽状态,最终达到泰然忘情超然物外的境界,从而实现长生久视。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神仙可学理论,并阐述了自古成仙的情况,有的人自然成仙,无需学习;有的人则必须通过学习功夫才能成仙;还有的人虽然勤奋却无所收获。这三种情况都存在,因此不能简单概括全部。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房中术 男人对女人说无...
男人对女人说无欲则刚:性别角色、情感表达与社会力量的交织 在人际互动中,语言往往是沟通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男女之间,这种交流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情感...
道教的经典句子和解释 道家哲学中的时...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和时间观而著称。道家故事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深邃的哲理之源泉。本文将围绕“道”这一概念,从《庄子》到《列子》的比...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阅读 女人开悟后的身...
在这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阿姨的老太太。她年纪不大,但却总是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人们说,她曾经是个普通的农家女,直到有一天突然开悟了,不仅心境大...
道德经完整版白话讲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理解与实践的哲学探索 在孔子的教导中,“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一句深刻的哲理,强调了作为领导者或普通人应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及时采取措施以解决...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