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81章解读与古代道教步虚仪考
《道德经》第81章探究与中古道教“步虚”仪考
东晋末年,古灵宝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因其对中古道教斋醮仪式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和在国际道教学界的关注而备受重视。该经中的“步虚”仪式,对后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步虚词”则是中古文学重要文体之一,其形态由该经提供。
本文首先介绍了《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内容概说,包括其在敦煌本《灵宝经目》中的分类,以及其与其他类似文献的关系。随后,本文分析了小林正美先生提出的元始系和仙公系分类法,并讨论了陆修静对此的修改以及学术界不同看法。
通过对比元始旧经、仙公新经及元始系、仙公系划分标准,本文认为,《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的核心教义思想与元始旧经完全一致,因此应属于早期问世的元始旧經之内。而该經相關內容又對較後出世的新經產生了深刻影響。
文章接着探讨了关于“什么是‘步虚’?”的问题,从唐代杜光庭、吴兢到宋代曾慥等多位宗师和学者对于“步虚”的解释进行梳理,并推断出原意为天界神灵漫步太虚或天堂时所演出的赞美诗和舞蹈,是人间道士斋醮活动模仿之作。
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关于《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与灵宝“步虚”仪起源的问题,对于刘敬叔将曹植作为起源点以及印度佛教梵呗等不同说法进行考察,并指出了上清派早期文献如《洞真太上神虎隐文》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相关情节,为理解更早渊源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