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道教步虚仪从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到道德经81章全文解释的神秘之旅
—— 古灵宝经的分类与中古道教斋醮仪式演变
东晋末年的“古灵宝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是一部近数十年来备受国际道教学界关注的经典。该经所阐述的灵宝“步虚”仪式,对中古以来道教斋醮仪式的演变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在各种道教科仪中被普遍使用。
该经提供了“步虚词”一种最早的形态,成为中古文学重要文体形式。围绕该经在敦煌本《灵宝經目》中的归属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三种主要看法:按照敦煌本现有的“元始旧經”和“新經”的分类;依照小林正美先生提出的“元始系”和“仙公系”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归其中一类;认为原属“元始旧經”,但后人补充进去,因此属于两者兼有。
我们认为,《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章》的核心教義思想與「元始旧經」完全一致,因此應屬於最早問世的一批「元始旧經」。該經相關內容又對較後出世的「新經」產生了深刻影響。正因如此,敦煌本《靈寶経目》現有的「元始旧經」和「新経」的分類,是保持了古靈寶經問世之初面的貌態,而陸修靜對此並未作任何修改。
從靈寶「步虛」儀之起源來看,《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章》的分類歸屬是判斷其真正身份的一個關鍵點。在該篇著錄開頭,即為對大羅天玄都玉京山七寶玄台紫微上宮詳細敘述,以及主體內容即為修練空間、禮拜程序以及诵念讽诵之詞,這些内容为当时汉族文化中的诗歌艺术传统进行了一次融合与转化,使得這部作品不僅成為了一部重要文學作品,也成为了研究中國歷史、文化與宗教信仰發展的一个关键文献资料。
小林正美先生提出,“元始系”和“仙公系”的分类法,其划分标准包括对创作时间、尊崇对象及作者背景等多方面考量。而陆修静所著录近三十部古灵宝经实际上是对两个不同派别所创作各自代表性的文献汇编,其中陆修静本人则属于天师派,又称为天师派三洞派。
要准确把握古灵宝本解读及其基本教义思想,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份珍贵遗产,并且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理解以适应新的发现。此外,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每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一领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这些描述都反映出人类对于超自然世界寻求联系与理解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试图通过宗教活动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