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宗玄先生才算得上真正的吴筠呢他不正是道教三大祖师之一吗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但其副作用逐渐显现。自太宗朝起,一些文人通过诗歌和文章赞颂外丹,而吴筠与司马承祯等人则大力倡导内丹学说,以批驳外丹的弊端,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吴筠,字贞节,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他不仅通晓经史,更擅长文辞。在年轻时便有志于道教,与同好隐居南阳的倚帝山,从体玄先生成为潘师正门下的道士。他后来又入嵩山学习,最终掌握了上清经法。
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在金陵访道后隐居茅山,再次东游天台。他在剡地与越中名士交往,留下了许多诗歌作品,被誉为“躁东南”。玄宗闻知他的才华,便遣使征召他到京师。吴筠在翰林待诏期间,不仅参与朝会,还常常与文武官员讨论国家大事,有时言辞激昂以表忠心。
李林甫、杨国忠执政期间,因乱象日增,吴筠预见天下将有大变局,上奏请求返归嵩山,但未被允许,只得另建一院让他住持传道。当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他再次向玄宗请愿返回茅山,这次得到同意。在那段混乱年代里,他东游会稽,与李白等诗人的交流,使他们能在荒乱之中找到片刻宁静。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卒于越中,其邻里共同商议赐谥号“宗玄先生”。他一生著述丰富,其中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及其他多篇论文,以及《心目论》、《复淳化论》等书,现在仍有《宗元先生文集》流传三卷。此外,他对内丹思想也有深入阐发,为未来流派奠定基础。
首先,对守静去躁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根据《龟甲经》,人们应懂得自己的命运,不依赖天意,而是要控制自身气血。如果过度劳累,就会导致役气,使生命短促。因此,要避免情欲所引发的躁动,以达到恬淡无为,无悲无乐的心境,这样才能保持元气畅通,即通往成仙之路。
其次,将守静去欲视为持久恒久的修行过程。这要求人们制止情欲萌芽,让它们自然消散,从而达到泰然忘情、超然物外的境界,最终实现长生久视。
最后,还强调神仙可学这一点。他认为自古以来人们对此问题一直孜孜不倦探索,但并没有统一答案。他指出成仙可能源于自然禀赋,也可能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而且,有的人即使勤奋也难以成仙,因此不能简单概括所有情况。这三种情况都存在,所以不可盲目推广单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