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分为九境揭秘全真律坛外人知的戒法不妄传天然道观的神秘之门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活动——全真派第一次传戒合影,这一刻被宋士洪道长记录下来。戒律,是禁忌的象征,也是修行的起点。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不以非道之模范为行;凡言真人,不以非真之规为习。”当一个人踏入戒坛,秉持诚意接受戒律,他必须保持安静,遵循严谨的仪式,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俗世纷扰,为自己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
对于全真派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法事,更是一种严格的教务活动,它体现了对教规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继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回溯到更早前的时期,当正一道教已经有了传戒活动,而敦煌文书中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经盟文》则提供了证据。唐代的一位女道士王景仙,因为追求超脱尘世,她选择接受十大戒律,并发誓要修行供养,以此作为她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人认为,佛教对我们的传戒活动产生了影响,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这是因为印度早期佛教并没有记载过类似的传授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则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这与道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活动相比,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极其慎重,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方会轻启口述。此外,《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还列出了十个条件:从善如流、无疑行、赏别真伪等等,如果这些条件都不符合,那么即使再愿意也不会被接纳。而如果方丈大律师决定传授,即便是心地不纯净、行动不端正的人也不例外,都将被拒绝。
最后,由于源远流长,从太上老君降下来的科仪成为了我们所继承的一套完整系统。最初,初级阶段只有简单几条禁止贪欲守清静而已。而《老君想尔戒》则可能是最早的一部正式神圣指引,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宗旨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灵宝新天师等各自制定出三皈五戒八戒十大罪及其他规定,对未来形成标准化规范做出了准备。当北宋时期,全真派兴起,其“六耳不谈”政策强调不能随意透露知识,只有经过认定的合格者才能学习这门深奥学问,最终目的是让真正懂得的人能够修炼成仙。
综上所述,全真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深层次意义,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达到更高境界,从古至今,无论如何,都未曾放弃过向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