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盛世三教并用性无为又无不为的智慧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唐代的皇帝大多是儒、佛、道三教并用的,但也时有偏重。大体说来,历朝都尊儒,而于佛、道则不能一视同仁。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与老子李聃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因此要把道教放在佛教之上。下诏说:“自今以后,斋供行法,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高宗对佛道先后采取折中的办法,把佛、道的地位摆平。
武则天要改李唐为武周,与和尚们出了一把力。她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大云寺一直修建到安西、疏勒等偏远地区。武则天当政时,对三教进行了较大的提拔,使得佛教迅速发展,其地位在道教之上。
玄宗对三教的基本态度是:尊儒、崇道,不抑佛。他不仅尊孔子,还特别重视《孝经》作为教育工具,以此来教育皇室子弟和社会百姓。在开元二十一年,他允许百姓任立私学,并且命各乡各里都要办学,这就把学校教育普及到了社会最基层。
玄宗还特别崇拜老子,将其加封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他设立了崇玄学,为研究和培养 道学理论人才提供了平台。他亲自注释《道德经》,颁示天下,并要求每户必备一部《道德经》。这表明他对于神仙方药也有所了解,也谈治国之法,在追赠叶法善越州都督的诏中曾写到:“朕当听政之暇,屡询至道。”
总而言之,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无论是通过礼制还是通过文化教育,都体现出了尊儒的一贯政策,同时也是对其他两种信仰(即 佛与 道)的相应关照。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从而确保国家稳定与繁荣。而这一切背后的思想,是基于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即性无为又无不为的智慧,它如同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