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步虚仪起源考与古灵宝经分类论 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核心结合道德经81章全文及注释探究
道教“步虚”仪的起源与古灵宝经分类论 ——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核心,结合《道德经》81章全文及注释探究
东晋末年,古灵宝经中的《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章》成为了近几十年来国际道教学界关注的焦点。该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所阐述的灵宝“步虚”仪对中古道教斋醮仪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至今仍在各种道教科仪中被广泛使用。此外,“步虚词”作为中古道教文学重要文体形式,该经提供了“步虚词”的最早形态。
围绕该经在敦煌本《灵宝经目》中的归属问题,有多种讨论。陆修静将其划分为“元始旧经”和“新经”,而小林正美提出应当根据各自所尊崇的主要神靈以及是否有三洞經書觀念,将其重新划分为由葛氏道派创作的“元始系”和由天師道创作的仙公系两种靈寶經。
由于《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章》的代表性,《學術界對其歸屬形成了三種主要看法:一是按照敦煌本現有的「元始舊經」和「新經」的分类;二是依照「元始系」和「仙公系」的標準將其劃歸於「仙公系」,或稱為「仙公新經」;三是認為該經原屬於「元始舊經」,但最初僅有開頭序言與十首『洞玄歩虛吟』,其他部分則屬於後人補充進去。
关于古靈寶經之間差異,以及如何從這些差異出發來理解整體教義思想,這裡面涉及到對歷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多個層面的考察。因此,要真正判定《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章》的真正歸屬,最關鍵的是要真正理解該經最核心的教義思想,並弄清該經在古靈寶系列中所承擔角色與被賦予使命。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歷史資料、文學作品以及當代研究結果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獲得更精確的地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