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道长你说道为何要生万物如何理解无欲则刚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道教的根本信仰,深植于大道之本。在这传统中,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语是“道生万物”,或者说“万物由道而生”。然而,有一位信士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道为何要生万物?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日常思维模式中,我们早已习惯了将这种观念视作自然而然、无需质疑的事实。甚至有些人从未真正思考过这一点。《道德经》中的文字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状态,从一种分化出阴阳二气,这种交融产生了和气,并因此衍生物质世界。既然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那么我们似乎就不需要追问为什么。
类似的疑问也可以应用到现代科学领域,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如果宇宙从一个奇点开始爆炸,那么这个奇点为何会爆炸呢?这样的反问似乎为“道”的生成提供了一种解释,即一切都是自然演化过程的一部分,从先天的大 道到我们现在看到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个持续发展、变化不断的过程。
在探讨这个命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道”并不是某种具有明确生命功能或繁衍能力的实体。它更像是比喻性的描述,用来表达事物如何通过其抽象形态与我们接触。“生的”概念,在这里指代的是生成或变化,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具体生物体之间通过父母遗传信息产生新生命的情况。
因此,探索这一问题涉及两个核心议题:首先是定义“道是什么?”;其次是询问“怎么样才算是‘生的’?”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挑战性。但若要找到答案,我们需要回溯至原始文献中的两字——“道”和“德”。在这些文本中,“德”被视为外部表现形式,而“道”则作为内在本体存在。这意味着,当一个人遵循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时,我们称他拥有内心所谓的“有道”。
《老子》中提到的那个神秘存在,它既像有一样,又又没有;既存在又无法捉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给它起名叫强名曰 “ 道”。即使如此,老子的回答还是清晰可见:第一,不要把 “ 道 ” 当成能够占有的东西,因为它不具备任何实际形态;第二,由于 “ 有 ” 的存在,所以才有 “ 无”,因为没有什么能独立自存,没有什么能脱离所有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
基于此,可以推断出 “ 道 生 万 物 ” 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即认为所有事情都源自空无之中,但如果这样提出,就会引发另一个疑惑:虚无之地如何突然诞生了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同样陷入预设错误。不再用诞生的术语,而用生成或变化来描述,这个过程正好也是所有事物共有的特征。而且,无与有并不对立,它们相互依赖,每个事物都是从另一个已经有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但每一次新的产儿都会不同于其父亲母身,这样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情感转变,也就是所谓的情感转变,与 " 有 " 相对应的一个情感状态,所以它们之间并非完全相同。当你修行的时候,你正在尝试去理解你自己是在哪里以及你的作用是什么。你想要让你的生活变得意义重大的,让你的人间短暂成为永恒。你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样的命题吗?
(作者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