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真仙谱中的人物传记
鄭思遠,少為書生,善律曆候緯,晚師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太清金液經、洞玄五符。入廬江馬迹山居,仁及鳥獸。所住山,虎生二子,山下人格得虎母,虎父驚逸,虎子未能得食。
思遠見之,将還山舍養飼。虎父尋還依思遠後,他每出行乘騎虎父,而二虎子負經書衣藥以從。他時於永康橫江橋逢相識許隱,並具煖藥酒。當時,有人求助於許隱,但他因齒痛而無法提供幫助。
鄭思遠為了救治許隱的牙痛,只好拔下大象的一根鬚來替換他的牙齒。這個舉動展現了他對友人的關懷和對自然界生命的尊重,這種態度在道教中被視為高尚的德行。
葛洪,是丹陽句容人,以儒學知名。他性格木訥,不喜榮利,但熱衷於學習古代神仙導養之法。他曾師事祖上玄,並跟隨鄭隱學習煉丹術。在晉朝末年,他被召為散騎常侍,但他拒絕官位,以致生活困頓。在廣州,他遇到一個刺史,即便如此,他仍然選擇繼續自己的修煉路程,在羅浮山中終老。
黃野人,是葛仙公的一個弟子或是他的隨從之一。在葛仙公去世後,一粒丹砂落在柱石之間,被黃野人發現並服用,使他成為了一名地行仙,也就是說,他可以在肉身之間自由穿梭,就如同鬼神一般存在于世間。
楊羲是一位道士,因其淵博的學問和通靈的能力,被尊稱為真人。他與許邁和許穆等多位朋友結交,在他們共同探索真理的心路歷程中成長。他最終獲得了九華安妃等多位神祗的認可,并且成為了一名東華上的佐臣,其實力不凡,更是眾多道士仰慕的人物。
雷平山真人的兒子許翽,也是一位著名的道士,他早年獨自修炼,在楊君門下傳承三天曲素鳳文。不久後,他接受了雷平山真的指引前往北地告終,最终定居方隅山中的方原館中,每日去來四平方臺。一旦達到了一定境界,便會離開俗世返回天庭,那些留在地上的痕跡則被記錄成了傳奇故事。
最後提到的人物是臨沮令許黃民,其家族也深厚有力的支持者們都非常敬佩他的修炼成就。而宋文帝元嘉六年時,上清左卿穆給予他一份真正的大智慧,這份智慧使得家中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健康與福祉直到晚年。而此外,由於鄭思遠、葛洪以及其他一些人物的事蹟,都深刻體現了他們追求超越常人的精神,以及對自然世界及其生物恩惠和尊重的情感,这些品質正是道教文化所推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