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认证的历史记忆
作者:李永辉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进军湘西,湘西迎来了解放,土家儿女翻身成了主人。解放后,党十分关心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工作,对土家族开始了认证工作。说起土家族的认证,我们不得不提到与田心桃、彭泊、潘光旦、向达等同志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时的田心桃在永顺联立中学教书,田在迎接解放军的活动中,认识了47军141师部主任李侃同志,从这以后,他经常对她讲党的民族政策,她对党的民族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1950年8月,她参加了湘西行署举办的中学教师讲习班学习。一天,在沅陵城的街头表演“藏胞舞”,李侃同志认出了田,有一种他乡遇故交的感觉。后来田心桃又去李侃家拜访,田跟他介绍了自已的家世和土家情况,他听后很关心土家问题。并特别介绍田去湘西行署工作,她一到行署,湘西行署领导王含馥同志要田介绍土家语言、风习和聚居情况,并要她用土家语言说一些东西和事。1950年9月,行署要她去省民政厅介绍土家族的情况。省民政厅的领导对土家语言、风习和特点亦十分关怀,要她作了专题汇报。几天后,省民政厅和中南区民政部的两位处长又带田到汉口,住在中南民政部。9月15日,田心桃应邀列席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那时刚解放,政府对土家特点一时还不及了解,上级根据她的外祖母是苗族,而她是以苗族身份列席会议。会议期间,她对土家情况如实作了反映,具体介绍了聚居在湘西北永顺、保靖、龙山、古丈等大山区的土家,既处于贫穷落后又有着自己独立的语言和传统的风习,她把土家语译成汉话。们听了上述介绍都非常关怀土家状况。第二天新华社和《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她,并作了专门报道。中南区的领导和王首道省长十分关心这一情况,要田心桃同志作了汇报。田心桃见领导们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工作,她深深地体会到党的民族政策象东升旭日,照亮着她的心啊! 1950年国庆节前夕,田心桃同中南区少数民族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她有幸见到林老(林伯渠),当林老问她是那里人时,她向林老介绍自己是湖南永顺人,父亲是土家人,同时她对土家文化、民族风习以及土家语言一一作了介绍。林老听了很是高兴,并告诉她中央政府力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和经济事业等等。林老对她说的话,她很受鼓舞。10月14日,国庆少数民族招待委员会邀请民族学专家和教授同各族代表座谈并进行了专门访问。中央民委和专家们对土家族语言的研究十分重视。我国著名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专家杨志成教授对田心桃进行了专访。杨教授早在1934年出席过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建国后任中央民委参事和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田心桃为了土家族的发展,她把许许多多地理、时节、方位、建筑物、日用品译成土家语,接着又一一介绍了土家聚居区的风俗习惯。从而引起了杨教授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杨教授专门拟写了专题研究报告。此外,田心桃还送给杨教授一些土家服饰和银饰等物,并把一本《永顺县志》亲自送给他,后来杨又把这本县志转送给中央民委研究。从此土家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因此田心桃同志是首次提请识别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的功臣。 1952年7月,田心桃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南民族学院任教。田心桃和彭泊共同向上请求: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曾指名由湖南送五名(彭凯、彭清海、彭良富、向正荣、彭南清)土家族学员到中南民族学院学习。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彭泊同志,他是湘西保靖人,1926年参加共青团,“马日事变”中因掩护粟裕等同志逃离虎口,而被捕入狱。后被营救出狱。出来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叶剑英同志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辗转北上,在李昌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几十年斗争,出生入死,对主义事业满腔热忱,一片忠心。后来由于在商讨湘西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形式时,说过“联合不反对,主张唯单独”的话,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受尽苦难。言归正题,这五名同学加上两位老师他们七人中央,要求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并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彭泊同志在中南民委工作时,他经常向中南民委的领导(张执一主任)和民族专家介绍湘西土家族的情况,还建议中南民委建立民族研究室,调严学窘教授到中南民委研究室工作。严教授到职后,首先就是进行土家族的调查识别工作。田心桃、向正荣、彭良富等同志都用土家话讲给严教授听,严教授用国际音标一一记下,并亲自深入湘西考察。1952年,中南民委民研室向中央写了《土家族调查报告》。中央收到报告后,即委托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和中南民委民研室进行研究。汪明瑀教授承担该项研究任务。 1953年9月,中央调查湖南土家族小组深入到湘西进行调查工作。调查组由汪明瑀、胡克瑾、相自翘、田心桃等同志组成,湖南省民委罗观前、湘西苗族自治区地委部麻廷珍等同志参加了调查组工作。调查组做了很细致的工作,到1954年初,调查组如实地向中央报送了《湘西土家概况》的调查报告。这年,土家族尽管还没有下达为单一的少数民族,但中南局决定按其他少数民放一样待遇,给土家族减免了公粮。1955年下半年,全国政协民族工作组先后到湘西、川东、鄂西土家族聚居区进行了调查访问。工作组由潘光旦(中央民族学院一级教授)、向达(北京大学一级教授)等著名学者专家组成,在湖南省部部长谢华同志陪同调查。工作组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向中央上报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的调查报告,论证土家族是巴人后裔,非汉、非苗、非彝;证实湘西土家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同时在调查中,调查组广泛听取了意见,土家儿女都有确认单一民族的强烈愿望。1956年6月,国家民委再次上报中央要求确认。这年10月,党的“八大”期间,中央确定并宣布土家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土家族人民的关怀。 1957年2月,彭泊向周恩来、董必武、徐特立、贺龙、彭德怀、李维汉、乌兰夫等中央反映,反映湘鄂川黔土家族人民要求实现区域自治的心愿。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1957年10月,湖南省报中央同意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族名“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湘西土家族有彭、向、王等大姓氏,过年习俗与汉族和其他族不同。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土家族信奉土王,相信土老司,喜跳摆手舞。逢年过节用托盘装猪头肉上土王庙烧香,正月初一到十五日,土家男女都到摆手堂去跳摆手舞。摆手舞,土家话为跳“舍巴”。称跳舞的日子为“舍巴日”。其主要动作是踏脚、摆手、弯腰。特点为左、右手和左、右脚同出,即摆同边手。这种舞蹈舒缓、自然、稳健,如行云流水,称为“龙行虎步”。当地出土的宋代陶坛,口沿上塑有十个舞俑,基本舞姿和摆手舞近似,说明它当时已相当成熟。摆手舞分“小摆手”和“大摆手”。“小摆手”在各村寨举行,一般是在二、三月间,所以又称“二月堂”、“三月堂”。过去各村村旁的空地上都建有小庙,称“摆手堂”。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土家山寨经常有土老司的活动。说到土家族,就不得不讲到土司王朝,也不得不研究老司城。老司城位于永顺县麻岔乡太平山南麓。从明代洪武二年至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止,是湘西北土家族的文化中心。前些日子里,我去那儿采访,虽然已人去楼空,衙署变成了废墟,但是,土司古城遗迹犹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成为历史的记忆,吸引着成千上万人来这里观光旅游。 从永顺县灵溪镇北效,沿东南方向登高而上,登上400米的高峰坡,便可鸟瞰无数的小群峰,这里就是直被喻为“万马归槽”的老司古城。它之所以成为湘西北的文化中心,是因为这在一千年前,自辰州至酉水一带,均为“蛮”地。溪州刺史彭于瑊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殁于征战吴敖骈之役,其子彭士愁接替溪州刺史,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彭士愁被楚王马希范攻击。马氏效法马援南征交趾故事,与彭氏约和。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乃于会溪坪立一铜柱(即今永顺王村“溪州铜柱”),以作分疆的标记。彭士愁在结束生涯后,将所辖领域分封其子,由长子彭师裕接管北区,后为永顺土司之祖,由次子彭师蒿接管南区,后为保靖土司之祖。老司城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置“永顺军民安抚使司”起,到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土归流”止,它一直是湘西土司的小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