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秘密自学指南揭秘天然道观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秘密自学指南—探索天然道观
在那遥远的明嘉靖年间,福州城中流传着一段关于“摆塔”的传奇故事。据说,当时戚继光将军凯旋归来,百姓们为了庆祝他的胜利,便将家中的珍贵物品排列在门前,以此作为对英雄将军的庆贺。在那个多塔之城里,这种习俗被称为“摆塔”,而且它不仅仅是一种显摆,更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同时也增添了节日气氛。
裴仙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宋代开始,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明清时期,裴仙宫便开始举办每年的中秋节“摆塔”活动。这项传统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的发展。陈锦丰道长领导下的管委会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裴仙宫就会举行一次规模宏大的摆塔民俗活动。人们会搭建几张桌子,用毯子或被单铺好,然后开始展示各种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以及模型小椅子、小桌子等。这些玩具不仅精美,而且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最吸引人的是那些高达七八寸到一尺的小偶人,他们穿着完整的婚嫁仪仗,即使它们只有一二寸高,也能展现出精细的手工艺。而最特别的是,那些用盆装稻谷发芽的人造秧苗,它们象征着五谷丰登,为整个展示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过去,“摆塔”象征的是多福多旺,现在则更有深层次含义。不仅纪念戚家军,还寓意步步高升。而在这特殊的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别为医护人员设立了一处敬礼之地,用以表彰他们无私奉献的事迹。
随着时间推移,“摆塔文化”已成为福州独特的一部分,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代,都对这一古老而神奇的习俗充满了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