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庄子心修至简身安于自然之应无为而用大智若愚

庄子心修至简身安于自然之应无为而用大智若愚

一、一个理想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简化,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断增加的事物,我们增加它们的目的,并非为了使自己更加复杂,而是为了最终减少内心的烦恼和负担,让知识成为通向智慧的桥梁,以简单的方式直接触及智慧之源。

对于名利富贵也是如此,我们追求这些东西,不仅不是给自己带来额外负担,反而是为了减轻内心忧虑与压力。因此,增加事物本身也是为了有效地减少,使人生的最后达到平衡。如果不懂得以此平衡自己的生活,在不断积累后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更不知道增加的事物意义在于什么,一定会因为过度增添而变得更加痛苦。

正如我们常见的一些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却越来越痛苦;他们又学到了很多,但学到的越多反而变得愚蠢。《道德经》中有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意味着:追求知识的人会让知识每天都增长,而追求大道的人会让欲望每天都减少。

降低到无为境界,便能使自己变成无所不能。在“无为”中,是一种纯粹简单的状态,这种简单并非我们理解中的毫无计谋,更不是贫穷如洗生活状态,而是在得到这些食物之后,可以从内心察觉事物本质,用最简单直观的情况下平衡自己应有的生活。这就是说平常心即是道,修行过程就是清除内心错误念头和不合时宜私心杂虑,最终达到了通透澄澈境界,就像老子所说的“复归于婴儿”的状态,那个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和情感,但童年却更容易获得快乐。

二、许多人对“简单”这一概念嗤之以鼻,将其看作是一种低级别的人生态度,其实并不尽然。就像接触到的事物多了,内心私思繁重,即使努力追求,也很难有良好的结果,如同有些人的思想众多,每天思考的事情也很多,但他们的生活却极其失败,因为如此。

庄子曾这样解释这种状况,他说:“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这句话意思是圣人才知道在他应该安静的地方保持宁静,在不该那样做的地方则不会停留;凡人却在他不该感到宁静的地方寻找宁静,却无法忍受在应该感到宁静的地方停留。这就意味着修行到“简单”的有道之士能够看到事情核心,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触及智慧根本。而这样的有道之士,无论谋划还是观察,都能看到事情核心,而不是只停留表象上。

所以这样的有道之士能够将自己的心灵固定在应该稳定的地方。而俗人们则不同,由于过分思考和私思遮蔽,他们无法看到事物本质,因此所有的情绪都停留在浅薄的事务表象上,这样的方式既快乐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想要的人生目标。“简单”是一种抛开世间浮躁表象,使一切返璞归真的智慧。

古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即便存在有限的一生,对于知识等外界诱惑总是不竭,这样放纵自我,一味去追逐,从中获取良好结果是不可能的。而正确的人生,就是保持适度,在不断增添拥有的过程中调节自身,以“简单”维持平衡,这才值得深入探讨。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真实的人物 南华真经章句音...
颜回史记云字子渊,鲁人也,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仲尼史记云姓孔名丘,字仲尼,鲁人,汤之后。生衰周之世,有大圣之德,回之师也。 卫君司马云卫庄公萠聩也。按左...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作 北京白云观重勒...
【碑文】重勒诸碑记,白云常住。为长春祖师阐教之所,祖师生当衰微之季,独开法统,力转鸿钧。伟列丰功,实创玄门所未有数百年来。庙额数易,殿宇频增,碑志森如林立...
道家学说书籍 南华真经直音数...
在古代,学者们对于《南华真经》的理解往往深受个人师友的影响。然而,由于当时的知识传播方式有限,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也导致了一些误解和歧义。在这样...
下列哪个不属于道教三清 北京白云观重勒...
【碑文】重录诸碑,铭记白云观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比喻。祠堂前西,刘诚印白云常住,为长春祖师阐教之所。祖师生当衰微之季,独开法统,力转鸿钧。伟列丰功,实创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