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如何修炼九字真言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况,那一刻,宋士洪道长赐予我一幅珍贵的照片。戒律,意味着严格遵守,不妄传授,是修行之路上的重要法则。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句话如同一面镜子,对照着每一个想要入门的人。
当我踏入戒坛时,我深知自己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这不是轻松愉快的仪式,而是庄严肃穆的一场考验。我必须保持安静,与众不同,以高尚的品德来证明自己的修为,这些都是我们全真派所追求的榜样。
有人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只是教务上的琐事,但实际上,它是重建教制、维护道纪的一种方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便正一道教也已经有了传戒活动,如敦煌文书中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经盟文》所记录,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献详细记载了唐代道士受十大誓愿和十四项身品牒的情形。
有些人认为,我们学自佛教,但这样的说法并不成立。印度佛教并没有明确记载过类似的传戒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也远晚于我们的早期历史。此外,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极其慎重,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进行。而这些条件包括:好求胜法、近贤智、聪哲等十个方面,要么你就是真正合格的人选,要么就不能进入这一层次。
方丈大律师在决定是否给予某人接收前,会根据心行是否中正、诚实无欺、骨相坚定以及五逆等因素进行审查。如果都不符,他绝不会轻易放手。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甚至会将石匣藏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让自然界来选择他人的时候,这样的制度至今依然被尊奉。
从太上天师降下来的科仪,一直成为了我们道教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初,初期 道 教 的 戒 律 简 约 主 旨 为 戒 贪 欲 守 清 静 《 老 君 思尔 戒 》 应 该 是 正 一 天 师 道 最 早 的 道 戒 也 是 道 教 最 早 的 戒 经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上 清 派 灵 宝 派 新 天 师 道 等 制 定 了 “ 三 皈 ” “ 五 戒 ” “ 八 戒 ” 和 其他 戒 律 北 宋 道 教 全 真 派 兴 起 随 之 道 教 中 出 现 了 “ 传 戚 制 度” 究 其 宗 源 , 道 教 全 真 先 期 传 法 , 依 之 古 制 , 口 口 相 讲 法 不 给 人 寻 常 对 方 以 此 来 保 持 神 圣 修 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