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愧葛洪道德经诵读之自然篇
在崂山太清宫东山蟠桃峰下面的山路上,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上面刻着“太白石”三个大字。离太白石不远的一处石崮上,刻着李白写给王屋山人孟大融的一首诗,诗文是: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升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诗中表达了诗人李白对生涯的失落,以及对神仙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这首诗还告诉了我们,李白曾经来过崂山“餐紫霞”呢。
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身份难道仅仅是“诗人”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的。李白是盛唐的一个传奇,他不但是诗人,也是剑客和纵横家,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其实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道士。
崇道的大唐盛世,“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是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梦醒无酒。这段歌词,让人们想起那个遥远年代的美好时光,那个被称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
提到唐朝,我们无一例外地会想到那里的文化繁荣和艺术成就,但更少有人会想到,那其实也是一个道教的王朝。在那个朝代里,老子被追认为皇帝祖先,而道教则位列三教之首,并由宗正寺管理,与皇族平级。此外,即便是在后来的宋、明、清等朝代,都有许多帝王尊奉老子为始祖,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门第地位或合法性。
那么,为何唐朝的帝王们会崇奉老子和道教呢?这是因为出于抬高其家族门阀的地位考虑,以及为了改朝换代合法性的需求。在当时形势下,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够帮助统治者巩固政权并提升自身地位。而且,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无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的信仰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们各自拥有庞大的信徒群体,对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从隋末民变到唐初建立,从高祖李渊到玄宗李隆基,每一步历史进程,都充满了各种力量斗争与智谋运用,最终使得最高权力的转移成为可能。而在这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那些隐居于茅山或其他地方的小小术士,他们以预言未来而闻名,其确切的话语常常能引领历史走向某种方向。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岐晖与王远知这两位人物,他们对于当时局势有着独特洞察力,并因而成为关键人物,为不同的政权提供支持与智慧。
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帝国一样,当它达到顶峰时,它也必然要开始衰落。当唐末节度使之间相互猜忌,一系列内战不断爆发的时候,那些看似稳固的情报网络开始出现裂痕,而那些曾经指引方向的小小术士们,也渐渐失去了他们曾有的重要性。但即便如此,在千年的长河里,他们留下的足迹依旧闪耀着光芒,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人类心中的那份探寻永恒真理的心灵永存,则一切皆有可能重现轮回——就像《易》书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现在,让我们回到崂山脚下的太白石前,用心去感受那份超越时间空间界限的情怀,用眼去观赏那片翠绿如织的地带,用耳去聆听那股淡雅悠长的声音——也许,你能听到过去岁月沉淀出的秘密;也许,你能感受到自然界深藏的心灵;也许,你能悟透生命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