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化缘探秘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化缘探秘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化缘探秘

在中秋佳节之际,福州特有的习俗——摆塔文化,不仅体现了当地民众对戚继光凯旋的庆祝,更是对道教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据说,这一习俗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百姓为了欢迎凯旋之师,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摆放在门口,以示庆贺。随着时间的流转,“摆塔”这一活动不仅在清代广为流传,还被融入到了多座古老寺庙,如裴仙宫等,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中秋习俗。

裴仙宫作为宋代建造的古建筑,在明清盛兴之际,便开始举办这项特殊的活动。在改革开放后,该宫殿下方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坚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摆塔文化延续至今,每逢中秋佳节,都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统摆塔民俗活动。

参与者首先搭设几张桌子,并铺上毯子或被单,为即将展开的舞台做好准备。然后,他们开始精心布置各种玩具和模型,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插有刀枪矛戟的小巧物件等。这些物品不仅要美观,而且要符合一定的排列规则,比如高层物品靠墙壁紧贴放置,小物品则向前推进,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景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用来象征五谷丰登,这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在阴历七月下旬,用细沙灌满小盆,再铺稻谷,让其自然发芽到中秋前夕,即可长出二寸左右绿色的秧苗,充满生机,为整个场面增添了一抹翠绿色彩。

过去,“摆塔”的意义可能更多是多福多旺,现在除了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寓含着步步高升的心愿。而在新时代,疫情突袭时期,福州裴仙宫更是专门为医护人员设置了敬畏之位,以此表示感谢那些在第一线奋战的人们。这不仅展示了旧俗新过,也彰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和谐共存的情景。

总而言之,“福州的‘摆塔文化’_道教化缘”是一段充满历史深意和现代意义的故事,它不仅让我们回味起往昔岁月,更让我们思考如何以新的方式去守护并发扬这些宝贵遗产。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经典著作有哪些 陈抟北宋时期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道教代表人物,他们各有所长,在道教文化和修行方法上的贡献无一不显著。其中,北宋时期的大师陈抟,以其对道教修真术的革新而闻名于世。...
道家经典著作 高人隐世之谜得...
在古代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总有一种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存在——得道高人。他们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能力和见识,却为什么总是选择隐藏起来,不愿意将自己的光芒展现...
帛书《老子》原文 重阳帝君四大菩...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朝著名道士,全真道的创始人。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在年轻时期,他深受儒学、佛教和...
道教太上感应篇全文 道韵人生揭秘内...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有些人他们的心灵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们深植于道家思想之中。这样的个体不仅仅是哲学上的探索者,更是生活中的实践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