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无为故无败夸张卷二十四
无为之道,乃玄水之上,隐井之丘之间的幽深智慧。知者,在此处遇见了无为谓,而后三问以探求至理。
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无为谓不答,这非不答,而是不知如何答复。此三问,无一得到答案,不是因为无为谓不愿回答,而是在于理性无法界定其答案。
知不得问,便转身回到了白水之南,登上了狐阅之上,看到了狂屈这一形象。知用此言来询问狂屈。
狂屈对此说:“唉,我知道了,但我却忘记了要说些什么。”这正如初想说话,却中途忘却,从而反映出寻找真理的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
知再次提出了问题,对黄帝进行询问。黄帝回答说:“没有思考也就自然明白,没有所依也就能安然行事,没有道路也就能达到目的。”
黄帝接着解释说:“天地之间的事物,都遵循着这种原则。失去了这条道路,就会失去德;失去了德,就会失去仁;失去了仁,就会失去义;失去了义,就会丧失礼。这礼,是一种华丽的外表,但同时也是混乱的开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追求真实,我们必须放弃那些多余的东西,最终达到一种纯粹、自然、毫不费力的状态。这就是“损”字的一种应用方式,它不断地剥离掉那些不是本质部分,最终达到了一种真正无为而治的境界。
现在我们已经被这些外在的事物所包围,有时似乎很难回到我们的内在本质。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到这一点,并且努力返回,那么这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伟大的圣人来说,他们能够轻松地实现这种转变,因为他们与万物共享同一个根源和气息。
所以,让我们一起向内心寻找那个最原始、最纯净的地方,那里隐藏着我们的真实面貌。在那里,我们将发现自己与宇宙之间共同的情感和联系,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能够找到那种超越言语和概念,可以直接体验到的最高层次的智慧和生命力。这便是通往内在自我的旅程,也是通往宇宙深邃奥秘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