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南华真经注疏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深邃探寻

南华真经注疏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深邃探寻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是人生来孤独,一足残废日兀不动,而心实虚忘,不恤世事。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从游学者数满三千,与孔子同徙中分鲁国。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其用心如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有得于己,以此观察众生,则能洞彻万象,无不知晓,无不知觉。

得其心以其心,有得于己,以此观察众生,则能洞彻万象,无不知晓,无不知觉。而游心乎德之和,都忘宜,所以无不任也。

物何为最之一哉?唯止能止众止,不可使众过我,使我在其中,与众同归。我乃受命於地,如松木独立青青,我乃受命於天,如舜圣人正道独行。此乃自然赋予的特质,不由人力所致,因此我聚集的人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理至情流露的结果,并非刻意追求或强迫他人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就像每棵树都有它的位置一样,没有谁比谁高或低,只要各司各职,便能够和谐共处。这就是王驸等人的境界,他们的心灵深邃、超脱世俗,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够保持平静,这种境界是难以言传又易于体会的,它超越了语言文字的束缚,更是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悟和体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他们产生敬仰,因为他们似乎拥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让我们在追寻这条道路时,可以找到真正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上的宁静。

标签:

猜你喜欢

德道经帛书原文 哲学探索-庄子...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深邃的哲理影响了无数后人。他的“无为”与“有为”是他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这两者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相辅相成...
道家静心语录 历代道家代表人...
历代道家代表人物:智慧的灯塔与哲学的足迹 道家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以...
《老子》全文及翻译 出道弟子开天眼...
探秘辟谷之道:从服气到服药的智慧传承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追求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道教文化中的“辟谷”这一修炼方式,便是对生命奥秘的...
道德经的第一章 六种人不宜去道...
在古代,道教文化中有着一套辟谷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修炼者抵御饥饿,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方式。 服气辟谷是通...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