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须知道教文化与道德经打印版带拼音的物品选择
清明,位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点,其交节日期通常落在公历四月初五日前后,当太阳达到黄经15°时开始。古籍记载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此时万物显现得格外洁净和明亮,因此得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有所述:“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民谚则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随着季节的转暖,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升至12℃以上。长城内外、江南北天空晴朗,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朵初绽,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新生的活力。此时宜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晨练、登山、踏青或郊游,并且要适当增加运动量。
然而过了这段时间,即将到来的雨水增多会使环境潮湿,对身体不利。而天气变化无常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病症。此刻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等易发期,要注意避免接触公共场所,以及防止“病从口入”。
此外,这也是慢性疾病复发高峰,有患者需特别注意饮食,不吃那些可能激发风寒或助火助邪的食物,如海鲜及咸菜等。同时,此期间应避免补肝,因为肝脏在这一季节可能过于旺盛。
为了健康养生,可以多摄取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以及山药(健脾补肺)的食品。此间还可以喝“明前茶”以促进消化吸收并提神醒脑。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此期尤为重要,要保持心情舒畅,不暴饮暴食,并限制热量摄入;老年患者则应注重低盐饮食,同时增加钾素摄入。此间可享用红萝卜汤、小麦粥或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