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家山水画自然无为的境界

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画家张昌韶)

道家山水画:自然无为的境界

南宋孝宗在《元道论》中说:“以佛可以治心,以道可以治身,以儒可以治天下”。 道家、儒家、佛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在给他的挚友、大文学家徐寿商的信中就直言:“中华之本在于道家,通过道家读历史,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在鲁迅看来,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中国。 许多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和社会习俗,都必须从道家的角度来解读。 但必须强调的是,古代道教文化不仅仅是博物馆里供人把玩的“古化石”,更是现实社会的“活生态”,其本质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 林·雅塔(Lin Yutang)先生还经常谈论在“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中说:就中国人而言,当他是赢家或希望成功的时候,他是儒家。 当他是一个失败者或者尝到了失败的痛苦时。 那时,他是道士。 因此,有些人认为道教是失败者或尝试过失败并遭受痛苦的人的哲学。 事实真的如此吗?

道家重要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

(张长韶作品)

不! 长期以来,受“道是儒家之末”传统观念的束缚,学术界对道家思想智慧缺乏深入、务实的研究,造成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事实上,道家强调的自然无为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境界,无为并不是目的。 “自然无为”的内涵有多种解读,有一条路径可以从“他者”和“自我”两个维度来理解。 从人与他人(外界)的关系来看,无为就是反对外来力量的无理、过度干涉,保持“理应如此”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道德经》阐释了这一微妙的含义; 从人与自己(人本身、身心、内外)的关系来看,无为就是身心内外的宁静和谐,独立与内心的守护,保持精神的自由、洒脱,这就是庄子所倡导的初衷。 总而言之,武威在处理外在的自然、社会、人事问题上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核心思想的“大智慧”。

道家重要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

(张长韶作品)

道家“无为”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真行”。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 通过“无为”,才能达到“无为”的“真为”。 从当代新道家的角度来看,无为也很重要,必须分层次、分对象、分场景。 君王无所作为,臣下有所作为; 上级无所作为,下级有所作为; 宏观战略无为,微观战术有为,即所谓宏观无为、微观有为等。“治大国如烹小鲜”,是对道家“以干治国”思想的极好诠释。没有什么。 中国传统绘画在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创作理念等方面都渗透着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教文化蕴藏着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观念。 除了上面所揭示的之外,还有很多,如“天人合一”、“上善若水”、“虚静”、“保持朴素、保持谦逊”、“智慧”等。 “以道制艺”、“以艺兴道”、“道艺合一”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张长韶作品)

同时,在道家文化思想宝库中,蕴藏着“吾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意识、恬静闲适的游仙情趣、道家的价值追求等文化内涵。和谐天下、济世救人、向往洞天福地“发祥地”的山水意境。 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技法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山水画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如此,山水画才给人无尽的魅力和遐想。 正是因为历代优秀的山水画家将道家思想融入到他们的绘画中,才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和空灵的意境。 绘画创作是艺术家气质的表现,通过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心理。 艺术家的心情渗透到画面中,使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山、每一水都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道家哲学的目的是从宇宙的自然规律来推理人类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道家重要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

(张长韶作品)

其中,以生命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生命自然性、生命自然的意志、自制、自由是其自身的特点。 道教讲求静心至虚。 什么是不朽者? 人们就像山里的仙人一样。 唐宋以前的道士大多隐居山林。 宋元明时期的道士讲“隐于市”,在红尘中炼心。 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隐士形象大多源于此。 纵观中国绘画史,古往今来,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是道教画家本人。 唐代吴道子有五帝像、五官、星辰等,其中轩辕大帝像画于河南鹿邑太清宫。 史书记载为帛版,即画在一块无框的帛书上,祭祀时挂在祭坛上。 它被放置在墙壁之间的架子上,后来被刻在苏州玄妙寺的石碑上,并流传于世。 张素清,唐代四川画家,本人为道士,长期居住在四川青城山道观中。 作品有《老子渡流沙》、《五山朝真》、《九皇子》、《五颗星》、《老人星》、《二十四变真人肖像》、《太吾先生肖像》 , ETC。

道家重要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

(张长韶作品)

原蜀王建青城山丈人庙,请他在真君殿上画五圣山、四渡、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神、月都草里。 蜀主生日,张素卿画十二仙,受到高度赞扬。 凡有焦斋的地方,就把它挂起来供奉。 元代著名道教画家黄公望也是一个例子。 他的画作《富春山居图》以江浙富春江为背景。 画面用墨淡雅,山水布局疏密得当,干湿墨色的运用极为生动。 变化万千,被誉为“画中兰亭”。 他的另一幅作品《天地石壁》则表现山峦叠嶂,怪石险峰,层峦叠嶂; 长松杂树,错落有致; 还有林间的茅草屋,安静又自然。 综上所述,在中国道教和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演变中,始终符合老庄“道法自然”的生命精神。 发展中国山水画的自然观、生活美学和山水境界。

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张长韶作品)

中国山水画并不以真实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以山水为主要审美符号,寄托生命理想,隐藏崇拜生命的“情节”。 “理想”与“情节”虽是无形无迹的,却是画家栖息于自然山水之中,隐于墨绿之中。 因此,中国山水画艺术以老庄、庄画“神韵”的原则为基础,潜移默化地遵循“繁复”,以山水滋养生命,把山水当作宇宙的自然象征并加以延伸。感悟生活,领悟自由精神的意境。 2014年冬天,我在厦门看了常邵的画展,并与他进行了交谈。 常绍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题材多为枯树、寒林。 在宽松淡雅的笔触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幅画蕴含着道教朴实、天真、温润的审美精神。 看完展览,我和常绍坐下来喝茶聊天。 常绍话不多,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安静平和的人,一个朴素的画家。

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张长韶作品)

常邵认为,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必须具有文化传承意识,对传统笔墨语言的运用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这就是前辈画家们所说的:“用你最大的力量去打”。 在创作中,我们要根据自我意识来感知景观,让心中的“道”与景观的“道”相通、相互依存,从平凡的景观物中体会到神秘的趣味。 。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常绍十分推崇道家的“自然”,即“万物皆有其性,性各异。万物皆有其性。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万物的本质,尊重万物的本质,尊重万物的本质。”顺其自然,合乎道。” 当然,在追求“自然”之前,有一个“进(技)”的过程。 这个“技”是指继承和吸收“古人”和“他者”优秀的传统笔墨技艺。 “术”是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讲“道”,在笔墨的世界里释放我们的“本性”,力求在创作中顺其自然,自然而然,随心随性。 在我看来,常绍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笔墨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

道家代表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重要人物

(张长韶作品)

至于中国画,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能过多评论。 但我想我还是能理解“笔墨”所传达的信息的。 画家的笔墨语言可以是“静”、“狂”、“狂”、“笨”。 只要仔细看,就不难解读。 比如徐渭的“狂”、坤灿的“野”、八达的“冷”等等,虽然是用文字呈现,但实际上都是内心人物的表达。 常绍笔法的“静”与“柔”贯穿画面,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柔和。 正如老子《道德经》认为“静”、“柔”、“缓”是精神上的大提神,是人生中伟大的修行和修行。 温柔并不弱,它其实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世上没有比水更弱的东西,但水却能克制强者。 老子用一个词来形容:驰骋,非常形象。 “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东西。” 而“静”,只有水平静了,才能变得清澈,映照世界。

道家重要人物_道家典型人物_道家代表人物

(张长韶作品)

早晚做功课诵读的道家《清净经》也云:“吾妻精神喜清,而心烦乱;心喜静,而欲被牵走。 ” 要想排除这些杂念,获得“平安”,就必须“去欲使心静,心清则心清”。 达到“心无心”、“形无相”、“物无实质”、“空见不得”的境界。 然而,“空”的存在并不是终极的。 我们需要“观空性、空性”、“空即无”、“无即无”,才能达到“寂静”。 然后“无寂静,何来欲生?欲不生起,才是真寂”,直至进入“常寂”境界。 如此,“渐入正道”,“谓得道”。 人心也是如此。 沉默可以克服人的急躁情绪,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从容不迫地从事创造性活动。 常绍君志存高远,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山水画脉络。 多年来他潜心创作,取得了成功。 其作品在东南沿海业界享有盛誉。 当画册正式出版时,我要了序言。 我很钦佩他传承道家山水画的“真神”。 在不做任何假设的情况下,我想补充几句话作为前言。

上一篇上一篇:请用四个字来概括道家思想的精髓

下一篇下一篇:道德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