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悟真紫阳真人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 —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 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 “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 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 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百岁仙逝,飞升前 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 。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 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

张伯端曾为幕僚。据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 首“陆彦孚记”,张平叔“少业进士,坐累谪岭南兵籍”。治平中, 曾随龙图公陆诜“师桂林”,并“引置帐下,典机事”。陆诜“ 移他镇,皆以自随”,最后陆诜“薨于成都”。平叔“转徙秦陇。 ”《悟真篇.序》有:“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 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 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活烧毁案上文书,因 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

熙宁二年(公元1069),张伯端在成 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曾 “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因“患 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 “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 时期,大约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

1、《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 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2、《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 中期思想,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

3、《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 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禅道双融,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张 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 以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 ,他继承陈抟内丹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 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 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 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 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 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 「炼神返虚」之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 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 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 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 己的教团组织。

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三十二首。 晚年其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

其中,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 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全书宗承传 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的全过程 及阐发丹经要点、内丹的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 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臧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 ,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该书是最重要的炼丹理论及 实践著作著作之一。与之前的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齐名。全书由诗 词歌曲等体裁写成。 其中七言律诗一十六首,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韵一首;《西江月》词十二首(又一首 )、和七言绝句五首,以及歌颂诗曲杂言三十多首。有前、后二序。历代都有大量的注疏本 ,仁智自见。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 宗实际建立者),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

按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 薛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 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 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端、石泰、薛道光、 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张 “一己清修”。另据《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还有自称出于张伯端之传 的一派,主张“男女双修”,该派始于两宋间的刘永年,刘曾于绍兴壬申(公元 1152年)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其序言中自谓于绍兴戊午遇至人亲授口诀,而 未言所遇者姓字。刘永年传象川无名子翁葆光及寺簿卢公, 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 徒若一子门人某跋《金液还丹印证图》,称刘永年于绍兴戊午“遇悟真得其道” 。然绍兴戊午(公元1138年)张伯端已卒五十多年,当为依附之说。《混元列仙图》亦未列 双修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