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代表人物及思想:
1、老子(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年):被公认为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修身,无为自强”(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 ”。
2、庄子(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姓周,字子秀,战国时期大文学家、哲学家,宋代人,继老子之后道教理论的重要创始人,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主张尊重自然,悠闲生活,“独与天地之气相通,不看万物”。
3、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生卒年月不详,与郑穆公同时代。 其学以黄老为基础,主张“坚守要义,清净空无为”(汉代学者刘向玉),“贵虚”“重实”。义”。 《列子》现存八篇,为东晋张湛编撰。
4、杨朱:战国时魏国(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字子举,是继老子之后道教的重要代表人物。 提倡“珍惜生命”、“珍惜自己”、“为我做事”。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商代子夏同时代,但低于孔子。 师从子夏、墨子。 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一度被认为是汉代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省定县40余座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却有《文子》残片。 《子》,因此无疑可以确认它是一部先秦作品。
6、田骈:战国时期思想家。 又名陈骈,齐氏人。 主张“归气”、“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失传。
7、慎到(约公元前395年~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 早年学黄老之术,并在齐国稷下讲学。 他很有名。 后来他离开齐国,去了汉朝。 它主张“遵守规则”、“遵守法律”、“注重情况”。
8、宋乐(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宋代人,主张“尊俭”、“不争”、“宽恕”。 《送子》原有十八回,现已佚失,仅存编修本。
9. 殷文,齐人。 反对诸侯之间的吞并战争。 他认为“道”即“气”,明确提出精气论。 论证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其他想法与宋陵类似。
10、何管子:战国后期楚国人,名字不详。 因“居深山,戴黑为冠”(《汉书·艺文志》),故名何管子。 何管子是赵将庞暖的老师。 庞暖多次向他请教,率军打败了燕国。 《太平御览》曾记载,冯谌在赵国打响名气后,河管子怕庞欢推荐他,就与庞欢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