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家思想探讨

  中国道教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道教历来尊崇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 中华五千年伟大文明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中国人至今还自称是黄帝的子孙。 先秦时期,道家始祖老子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影响深远。 道教成为“显学”。 道教以老子为领袖创立,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规定信徒必须学习《道德经》。 道教与道教融合为中国道教。 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保健、古代化学、民族心理、社会风俗等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果不了解中国道教的丰富内容,就不可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它。 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当今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也需要吸收道教文化的精髓,推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道家思想/

  中国道教文化的核心是“道”。 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本源,是天地万物盛衰的总规律。 《道德经》开篇就明确指出:

   “道可以是道,但又不是道;可以有名,但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既没有形象,也没有名字。 它无法用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或描述。 。 《清经经》云:“大道无形,生天地;大道无情,动日月;大道无名,养万物。” 因此,从宇宙到最小的碎石、尘埃,都有“道”的存在。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者们评价这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提出的第一个宇宙创生模式。”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道”是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无形而凛然的正气,在混沌时期,浩瀚之气将混沌一分为二,分隔了阴阳天。之后,威动的灵气带动了日月,造就了自然界的万物,大地孕育着万物,如此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独立自主,大道化万物为有后,“生而不有,行而不恃,长而不杀”,让万物自然生长,“浮世之命常在”。自然点。”

   “道”的法则是在社会层面上贯彻执行的,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按照“道”的原则行事,这一行为准则的核心是“静”、“无为”、“自然”。 也就是说,人应该效仿“天道”,了解天地自然规律,自然地控制自己,达到崇高而完整的人生境界,才能获得人生和社会的永恒。

  生活应该是和谐的、圆满的、幸福的。 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与自然和谐相处。 但这样的人生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做到道家的“静”。 老子认为“静可以平天下”,也就是说,静是世界的最高法则。 心清,心静,世事就能处理好。 道家的“静”并不是现代语言中的平安、安静,而是指去除私欲、排除杂念。 在老子看来,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认为,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消除被外界环境污染的私欲和杂念,你才会像水一样变得浑浊,平静下来,重新变得清澈。 人一出生,自然是清净的,一无所有。 随着生命历程的展开,他逐渐发展、污染。 如果你不时时用淡泊、平和的“道”来抵制内心的私欲和杂念,如果你整天争名夺利,沉迷于声色和享乐,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人生,步入错误的人生道路。 人生的道路是误导性的。 于是,“爱太多,就会花很多钱,囤太多,就会亏很多钱”。 你会把精力和精力浪费在身体之外的事情上,到最后你会一无所有,白白丢掉你宝贵的生命。 知道了这一点,就应该“空之极而静”,坚持清静自然之道,人生才会走上正轨。

   “无为”是道教的中心思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然而,不少人对此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为“无为”。 事实上,道家的“无为”就是顺其自然,顺应自然之流。 天道自然之理,就是不可轻举妄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无为而无为”,这才是“无为”的真正目的。 比如,在生活中,有的人以淡泊、平和的心和利他的观念来面对世间的一切,不贪不做恶。 他总是想为社会做一些善事,以这种态度对待家庭,尊老爱幼,“老老如老,老幼如少”。 这样,他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就无忧无虑了。 他能适应忙碌的事务,精神焕发,内心平静,得到充分的休息,使体内的组织细胞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得到滋养和繁盛。 从长远来看,他会让你身体强壮,延长寿命。 这就是“无为”的人生修行。 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想“做点什么”,就是太贪心了,随时想把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就是贪婪枉法,胡作非为,“不识规矩,犯了法”。犯罪”,他每天都会生活在麻烦和恐惧之中。 ,结果只能加速自己的死亡。 人是天地之间的生物。 如果每个人都用“无为”的道家思想来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一颗淡泊、平和的心和有益于他人的思想去生活、工作、创造,那么人类自然就会生活在和谐了,社会自然就会均衡发展。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永生的愿望,这是人类自古就有的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秘密的愿望——长生不老,长生不老。 这种大众心理在中国道教神仙的生命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道教相信神仙长寿,认为世间根基优越的人,可以通过修行仙道而获得永生。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长生不老的证据,但道教对这一境界的长期追求,产生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人类探索养生长寿之道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贡献。

  道教及道教的生命科学实践主要包括道教医学、道教养生、道教长生三个方面。 道教与中医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但其祈福、秘方、气功诊治等构成了独立于中医的独特医疗体系。 道教养生包括导引气功(即今天的气功)、食疗养生、起居等方法、技巧和理论。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养生科学和养生科学的主体和基本内容。 道教的长生术包括内丹术、外丹术和其他长生术。 虽然含有一定的宗教内容,但对人体科学、智力开发和古代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由自己掌控。 人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这方面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概括起来就是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养生,另一方面是道德修养。 这一生命科学的历史实践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它在理论和方法上弥补了现代西医和现代医学的不足。 健康科学和实践体系不足。 首先,道教主张在养生活动中,身心并重,形神俱全,性命双修; 在身体保健方面,我们强调心灵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双重含义。 这种修身养性、养生第一的道家特色,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道教提倡全面养生,即从修心、饮食、运动、日常卫生等各个方面来维持健康、强健体质、增进健康。 并延长寿命。 道教反对偏颇、一心一意的修炼,认为生命是一个大系统,必须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维护和发展。 第三,道教认为,健康长寿的关键是人体内部精、气、神的充沛和繁荣。 因此,保健养身的原则是动与静结合、内与外结合、运动与营养结合、形与神结合,注重改善和发展人的内在精神和生理。水平。 其方法和方法也不是那种激烈的运动和竞赛,而是注重休养精神、炼精养神、引导身体、饮食滋养,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世界医疗保健系统。 。 可见,道教养生方法对于延长人们的寿命、丰富人们的生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仅此还不够。 生活还缺少某一方面,不可能十全十美。 让生命熠熠生辉,才会永远闪耀。 要想长生不老,还必须在道德上下功夫,通过自我努力成为一个道德无可挑剔的君子。 养生修行,才是完美的人生,这才是人生的坦途,只有这样,才能长生不老。 这就是道家的人生哲学。 主观性原则。

  道教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生死的烦恼,使生命走向永恒,就必须加强身心修养,过有道德的生活。 道家经典,从《太平经》、《清净经》到后来民间流传的功过功德,都主张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多做善事。 行善的人,心地正直,内心充满正义,生活安逸踏实。 俗话说:“如果你不做坏事,半夜有人敲门,你也不会感到惊讶”。 这种充满正气的心态,对于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人的长寿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一个意志善良的人清静无为,摒弃各种恶念,一心向善,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 总之,有德的人就会长寿。 这是道家用“道”来指导人生、解决人生问题的一个原理。 它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健康长寿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道教认为,要想长生不老,仅靠个人的道德悟性是不够完美的。 还要救世、救人、利人利民、建功立业。 如果只满足个人修炼,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这是不够的,无法开悟、成仙。 只有积阴德,济事救世,行各种便利,做无数善事,救度天下人的生命,才能救自己的命。 道家文化保留了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如孝敬父母、尊敬孤老、慈悲贫病、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助人为乐等。扶贫济困,扶危济困,帮助他人。 辟邪、抑恶扬善等,这些美德值得弘扬,净化社会空气。

  道教不仅试图解决生命的最终归宿,而且非常关心生命的质量,即世间的人们是否能够幸福地生活。

  什么是幸福的生活?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宗教人士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告诉人们:幸福并不在于拥有牛群或黄金。 它的住所就在我们的灵魂里。 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可以分为“智力美德”和“道德美德”两部分。 人只要具备了这两种美德,然后使它们处于一种秩序和谐的状态,就进入了幸福圆满的境界。 因此,他认为幸福是与德性完全一致的心灵活动。 老子把“无为”视为人性和最高道德,认为“道常无为”。 无为包括欲与无欲的意思。 这种无欲无为的道德,老子也称之为“自然”,老子讲“道法自然”。 按照无为无欲之道生活的人是幸福的。 老子推崇“重柔”、“知足”、“不争”的美德。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主张“少私、少欲”、“伤道”、消除邪念。 人们相信,通过相应的修行,可以避免不幸并获得一生的祝福。

  道家的幸福观可以说与上述中外哲学家的思想颇为相似。 道家认为,幸福不在于物质财富的拥有,物质欲望的满足并不等于幸福。 例如,人们在暴饮暴食后常常会感到肠胃疼痛。 道教也认为,精神因素在幸福中占很大比例。 它主张,如果你的精神自由自在,不被外界五彩缤纷的世界所诱惑,不被外物所污染,你的心灵就会宁静而明亮。 心如孩童般纯洁,知足常乐。 当精神与最高的美德相一致时,人们就会过上充实而幸福的生活。 道家继承老子,主张无欲无为。 所谓无欲,并不是指禁欲,也不是“保自然理,灭人欲”,而是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 人类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发疯、纵欲,损害身体。 怎样才能谈论幸福呢? 所谓“乐极生悲”,就是说过度的放纵只会带来痛苦。 因此,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既不放纵也不禁欲。 如果你适度,你就会找到幸福的感觉。 所谓“无所作为”,并不是坐享其成。 什么不是做事,而是不乱来、乱搞。 例如,君子爱财,得之有道,这并不意味着他肆意妄为,而是属于“无为”的范畴。 制造假药假酒,用假冒伪劣产品迷惑人,甚至为了钱而杀人,这不属于道教。 我们所说的“无为”属于“做”。 做一些事情会伤害生命,最终会弄巧成拙。 人生舞台上将上演悲剧。 哪里能有幸福呢? 所以按照“无为”的原则去生活,就是让你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和伦理道德,过上理性的生活。 无欲无为,效仿自然,按照这个道理生活,体验生活。 我相信你一定会达到人生的新境界。

  成都恩威集团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创办“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美德,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社会文明”。 为此,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了一批在道教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中国道教文化丛书》,内容包括道教医学、道教内丹养生科学、道教伦理学、道教神学、道教仪轨、道教文学、道教音乐、道教宫观等。旨在客观介绍,让热心中华文化的各界人士能够客观、正确、全面地了解道教文化。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进一步挖掘这座思想文化宝库,将其物尽其用,无疑会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相信,炎黄子孙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薛永新

   1994 年 1 月 18 日

上一篇上一篇:道教核心.doc

下一篇下一篇:道元卷之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