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论道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

  CLC 分类号:G852 文件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 (2013) 01-000-02

  摘要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道家思想与武术的关系,从而得出道家思想中道生万物论、气论、天人合一论等具有重大影响的结论。对武术的影响。 因此,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关键词 中国武术 道家思想 关系

  一、简介

  武术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有直接关系。 深受道家学说、气学说、天人合一学说的影响,形成“以静止息,动静自在”的理念;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先动后动,优胜劣汰”的战略理论。 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道教与武术的关系

   (一)关于武术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和形成的本土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魅力,是因为它植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沃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形成了有别于现代西方体育运动的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表现形式。

  (二)道教对武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它深深植根于武术这种以人体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并成为中国武术的一部分。 对武术理论框架的形成和武术技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

  一、道生万武理论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道家在哲学思想方面主要继承了老子的思想。 “道生万物”是老子关于宇宙生成的基本观点。 “道”是老子提出的。 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法律、法规;二是指法律、法规。 第二,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质。 太极拳吸收了这一思想,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攻与防、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这实际上是“道生万物”理论的体现。 关于事物的本源,老子认为“道,万物之奥秘”,“犹如万物本源”。 太极拳基础理论中的“无极”二字也出自《老子》。 王宗岳《太极论》说:“太极生于无极,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太极拳的原理是由无极到太极,然后有攻与防、动与静、刚与柔、虚与实的变化。 千变万化的技法都有一个“理”贯穿其中,正如《太极论》中所说:“变化虽多,其理始终如一”。 本质上,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孙禄堂《拳易术真》云:“天道,阴阳之根本,万物之体。于物曰理,于拳曰内劲。内拳”有形意、太极、八卦三派,‘道’为拳之根本”。 可见“道生万物”对武术理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道家思想中的气学说对武术气的修炼和训练的影响

  在武术理论中,“气”占有重要地位。 “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动力和基础,是武术生命的精妙所在。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大宗师,所以后人称他为老子、庄子。 庄子首次阐释了“物”的范畴,认为“凡有形、声、象、象者,皆是物”。 这样的东西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气”。 他说:“人的生命在于气的聚集。气聚则生,散则死。死生若为弟子,何必烦我!故万物为一。故俗话说:一气通天地。 事实上,万物的统一是统一的。 是“气”的统一。 武术的各种形式、神韵、绝技等都是“气”的演变和体现[4]。

  中国武术家认为,外功的成就很容易,但如果忽视了内功的修炼,就很难达到武术的顶峰。 因此,武术养生始终注重养气、练气。 武术家在长期的感性体验中明显感受到了“气”的存在。 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形意拳“气聚丹田”、少林拳要求“气透丹田”等,将养气、练气方法融入“桩功”中,用意念引导呼吸配合力度。 实践。 尊我斋大师所著的《少林拳秘》第一章“气功讲解”,“养气之学以道为归”,“练气之学以呼吸为功”。 可见,“气论”在武术理论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天人合一”整体观对武术及其训练方法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是道家本体论的体现,也是道家的重要观点。 道家认为“天”指“自然”,“和”指事物发展、融合产生新事物。 所谓“天人合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天人合一。 宇宙是大世界,人类是一个小世界,隶属于宇宙大世界。 二是天人对应,或者说天人相通,即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 因此,万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才是万物的最终目的。 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类的和谐统一。

  中国武术经过长期实践发现,人体与宇宙作为武术的载体和对象,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习武中,必须使前者适应后者,顺应后者,才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只有统一一致,才能成功实现“天人合一”。

  老庄思想还认为,人类的发展应当符合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 这种注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传统武术强调上下、内外、动与静、分与合的相互协调与统一的独特性是一致的。 主要体现在:首先,武术特别是内家拳的练习,要求形意统一。 其次,传统武术的练习要求身体与自然的融合。 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法,对练习的地点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要求。 习练气功时,要求想象万物之气汇聚于体内,精、气、神、万物融为一体,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最佳效果。 [4]。 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都是以此为指导思想。

  四、道教对武术战术理论的影响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武术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和繁衍中,其认识论和方法论与道家思想,特别是武术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道德经》为理论渊源。

  老子认为,善阵可以化为怪阵,善可以化为妖怪,祸福相伴,福祸祸根。 根据这一转化规律,老子提出“反者道之行,弱者者道之用”。 自然界中,新事物总是弱的,弱的新事物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所以弱是生命的关键。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中提出了人的自然法则:“柔则刚”。 他还通过生活实践观察各种自然现象,提出“世上没有比水更柔软的东西。强者无以胜之”[6],也就是说水是最弱的物质,但它可以冲破一切。老子根据这些自然现象和规律,提出了“柔能克刚,弱能克刚”;“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的学说。 ” [8]。我深知什么叫刚强而安于女性,什么叫光荣而安于卑微。这种以柔为女、崇弱为劣的观念影响很大。构成了武术演练和格斗中的“以静止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先攻后攻,主张先退”。

  三、结论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是武术理论的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武术的练习方法、理论研究、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受到道教的道家学说、气学说、天人合一学说的影响,形成了“止于静,动静自如”的形成;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战略理论。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继承和发展了道家丰富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索,对于武术的丰富和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武术作为健身竞技运动逐渐走向世界,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也将传播到世界。 道家思想是武术理论的基础,一定会走向世界。

  参考:

   [1]孙庆斌. 论儒道思想对中国体育的积极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2]老子·第42章[M].

   [3]武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1。

   [4]王宁. 道家思想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借鉴[J]. 武术科学。 2006(7)。

   [5]老子·第58章[M].

   [6]老子·十八章[M].

   [7]老子·七十六章[M].

   [8]老子·第28章[M].

   [9]吴越春秋[M].

   [10]十三势解说[M].

   [11]《道德经》[M].

上一篇上一篇:南华真经循本卷之十六

下一篇下一篇:南华真经循本卷之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