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蓝口乐村石楼数据驱动的最简民宿房设计
概览
在河源市区出发,走河龙高速公路从蓝口出口驶出,左转进入X155线,行驶约8.5公里,就到了道路右侧的乐村村委会,乐村石楼就在乐村村委会对面。若在百年前,大概还是要坐火轮,才是最便捷的。
翻开同治版《河源县志》,可见当时还名叫“归淳约”的蓝口镇,山环水绕,而尤以江河为多,水运发达,上可达柳城、老隆,下可达直达黄田、义合、河源、惠州市等。年间,每天都有客轮或货轮行经河源。
因此,在乐村石楼建造的那个年代,是商业活跃的年代,但好景并不太长。石楼开工后不久,灯塔的陈金光策动农民起事,这场动荡影响了正常房屋建设常常被拖延好久。
按记载,由于土匪攻破大门之虑,用量巨大的花岗岩和木材用料,没有吝啬金钱与时间,要将砖、石、木等用料尽量做到质量足够好。据说,当年张家还在新屋址旁,为将青砖磨得光滑,并限定每天磨砖块数,以保证工程质量而付出更多工钱和时间。
200多年后,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即使如此,它依然保持着其朴实奢华低调宏伟的一面。在这里,一位87岁的小二正在晒豆子,他是这座古宅的后人,但他已不再居住于此。他扛着一条沉重的竹根,从乐村石楼经过,他是这座古建筑与传统习俗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
如今,只有偶尔有几个老人的咳嗽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但因为它声名远播,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还有一些来自外地的人们慕名而来,一探这座走过冷兵器时代防御性极强的地标性建筑,又给它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内部结构看,这座房子由四堂四杠横屋组成,有大小厅20个,小房间108间,以及36个天井。这是一个复杂但又精致的大型住宅,其庞大的体积和精细的手工艺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上的繁荣与发展。而这些特色也使得这个地方成为研究历史建筑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一个宝贵资源。
然而,与其往昔辉煌相比,现在这个地方显得有些荒凉。不仅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后,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使得很多传统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遭遇废弃甚至消亡的情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所房子的存在已经充满了一种特别的情感意义,它不仅代表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即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去保存并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继续激励我们并向未来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