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精髓历下区吕祖庙静听自然之韵
古观重修,焕发“旧颜”
原来的吕祖庙是一座由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的四合院,其正殿为三开间一殿一卷棚硬山结构,造型稳重大有变化。然而,由于周边现代建筑的挤占,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最终只剩下几百平米。尽管在1979年便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还是无法避免倒塌的命运。
2012年,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量和筹备,升阳观正殿得以全面整修完毕。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古建筑原则,这里又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到了古城中,为人们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采。
走过题壁堂门前,一转弯,便可见到整修后的吕祖庙。道路右侧,是记录此次重建功德碑;走进山门后,右手边是请香处,再往前行即有两个香炉,上书“升阳观”与“吕祖庙”。进入大殿,大殿门前红柱上挂有一副对联:“天降甘露不润无根之草,道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落款为山东著名书法家武俊杰先生。大殿门框上,也有一副对联,“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九转丹阳练就万劫真仙”,是当代国学艺术名家马子恺先生所作。
大殿内供奉着纯阳祖师吕祖,以及太乙救苦天尊、圆明斗姥天尊等神祗。大殿两旁墙壁上设有祭祖墙。在石碑上刻录着十八年的重修纪念碑以及清光绪戊申(1908年)重刻的明朝天启年间樊时英书《吕祖像赞》并画像。这两块石碑,是数百年沧桑变迁的一份见证。
题壁堂
清嘉庆八年(1803),在升阳观东侧,又建立了题壁堂。当时,它是一座壮丽非凡的大型建筑群。随后,在清光绪三十一年的扩建中,该地名绅张景堂等人捐资进行扩展。此后,以这二者作为中心,一起形成了一片集正堂、戏楼、大罩棚、道观及附属建筑为一体的大型道教文化场所,有三亩之广,被誉为热闹非凡的地方之一。
关于题壁堂,还传说附近居民都知道一个有关它的小故事。一位住持刘道长曾发现一首新写诗案未干,即知有人刚刚在其左墙壁撰写而未离去。这首诗署名“木石道人”,境界高远,不易理解,因此认为这是由安静守护此地多年的吕洞宾亲笔留下的,并将该大殿命名为题壁堂。随时间流逝,那些字迹逐渐模糊,最终为了保存,将其重新刻于石碑之上,以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