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乡愁 客家人性格缺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乡愁” • 客家人的性格缺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永定区坎市的卢氏宗祠,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都会举行着一场特殊的庆典——打新婚。这项活动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参与对象是上一年结婚的新婚男女,他们聚集在宗祠前,共同进行这项传统活动,以此来祈求人丁兴旺、幸福安康。这种独特的习俗,不仅体现了客家人的传统风俗,也反映出他们对家庭和幸福生活的重视。
除了打新婚之外,闽西地区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在上杭、武平等地流行着一种名为客家船灯的表演艺术,这种表演已有二百五十多年历史。船灯表演主要使用装饰华丽的小型竹片或木制船作为道具,再加上精美的手工刻纸和丝绦装饰。在正月期间,这些船灯会被抬出巡游,让人们欣赏其生动形象和活泼风趣,同时还会伴随着《渔家乐》这样的传统曲目进行。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长汀涂坊“迎花灯”的盛况。这项活动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时都会举办。涂坊花灯以竹篾为骨架,上面贴满了手工刻画图案的手工刻纸,并放入内心点燃蜡烛后抬出巡游,被称作“迎花灯”。整个过程中,每个花灯前都配备乐队开路,持续八天才结束,因此也被誉为“千年古事、万年花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客家的骄傲,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时间沉淀而形成,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类宝贵资源,使其能够流传下去,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