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陆修静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古籍珍品的共鸣
陆修静,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古籍珍品共鸣。南朝刘宋时期,他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史称“三洞陆修静”。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号简寂,是吴兴东迁人,以士族出身闻名。他博学多才,少习儒业、文籍,并旁及象纬、河洛图谶之学。长大后好方外之游,不久弃家学道。
他先在云梦山修持,然后遍访名山,如衡湘、九嶷寻找真宗遗迹,再至峨眉、西城寻找清虚高躅。在此过程中,他广结道流,博搜经典籍,最终收集了《上清经》、《灵宝经》和《三皇经》,自称“三洞”,表达其统一道教的雄心壮志。
陆修静将所得之道教经诀总括为《三洞》:《洞真经》(包括《上清》诸经)、《洞玄经》(包括《灵宝》诸经)与《洞神经》(包括《三皇經》)。他还撰写了《三洞經書目錄》,奉敕献于刘宋太子。陸修靜是最早的『道藏』編輯者,其創立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為隋唐以後歷代整理『道藏』所沿用。
陸修靜在劉宋元嘉末年因避太初之亂而南遊,在大明五年隐居庐山东瀑布岩下,用心参玄修 道。他後來被召入内宫讲理说法,被尊为母后的侍女礼待。此后,他参与刘宋明帝建立崇虚馆,并在此期间大开法门弘扬典奥,使得朝野皆注意,将他的改革成果推广给世人。陆 修 静羽化去世时,其尊号被定为简寂先生,并由 刘 宋 政权降旨以庐山旧居作为简寂馆。此后再封为丹元真人。
陸 修 靜對於南天師派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主要體現在其著作 《陸先生 道門科略》 中,有以下幾點:
同北魏 寇謙 一樣主動放棄政教合一的教義思想,並提出了「佐時理化,助國扶命」的口號。
強化戒律建設,对當時民間巫術和混亂現象進行整頓,並提出「罢諸禁心, 清約治民, 神不飲食, 師不受錢」的規範。
重視斋仪作用並制定斋醮体系,使斋醮從理论到儀式更加完善。
整頓組織系統恢復健全日會制度和宅錄制度。
禁止各行其事自行置職,加強按級晉升制度。
制定服飾制度,如月帔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等,以區分不同階級。
總結而言,陸 修 靜是南朝重要的宗師之一,他對於改造舊有的秘密結社文化以及建立新型士族文化有著巨大的貢獻,因此又被稱為「南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