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者博大真人关尹子乃天下奇才也
道家学者关尹子,虽历经时光,被人遗忘,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仍旧令人瞩目。《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列子·仲尼》记载了关尹子的名言:“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则称其为“关令尹喜”,被视作老子的衣钵传人。在先秦典籍中,如《庄子》、《列子》和《吕氏春秋》,都有对关尹子的论述。他的思想着重于自然的柔弱与无私,以及不执着于物质世界。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赞誉《关尹子》,认为它是“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此书因其深奥至极,不仅被尊崇于道家的圣贤之列,而且还影响了后世的内丹修炼。
文始真君,即古代隐士所尊敬的关尹真人,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高,他的思想和修炼法门,被后世奉为金科玉律。他得道成仙后,被赐予玉册金文,并证位无上真人,为天府四相之一,是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的一员。此外,“楼观派”也将他奉为祖师。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博大真人的重要性长久以来一直被低估。但是,如果我们按照被低估的人选排比,那么确实可以认为他是第一位受到误解的人物。而且,《汉书·艺文志》曾记录过他的作品——九篇的《关尹子》,虽然现在已佚失,但南宋时期已经有人见到了这部珍贵文献。这份文献对于理解早期中国哲学文化至关重要,并且展示了一个深邃智慧人物如何影响了千年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