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境生万物之道你道为何天然道观中的道教文化探究
道教的核心信仰,自然是以“大道”为根本。在道教中,这一理念常被表述为“道生万物”,或“万物出自于道”。然而,有一位修士曾向我提出了一个似乎荒谬的问题:为什么说道要生出万物?这问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合逻辑,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日常认知中,我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道生万物”是天然且无可争议的事实。甚至许多人从未对此提出过质疑。
《老子·乾卦》中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被描述为一种初级状态,从这种状态分化出阴阳两气,阴阳交融生成了和气,并通过这一过程衍生的就是天地与万物。既然这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追问为什么。正如我们现在理解到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大爆炸,而这个奇点之所以爆炸,这个问题似乎能给予“ 道生 万物”的理论提供一个起始点。这意味着一切都是自然演变,从先天的 “大 道” 到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五彩斑斓事务,是同样的 “ 道 生 ” 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已经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所谓的 “ 道” 并非某种具有明确生命力和繁衍功能的实体。而 “ 道 生 万 物”,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将 “ 道”的演化成千百件事象比作生成、变化。这一点,与我们通常理解通过父精母血而产生新生命之间存在差别。这样做,就涉及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 大 道?”
如何解释 " 大 道" 是如何带来创造性的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有一定难度。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 中记录了五千言,其中心要义不过两个字: " 大" 和 " 德"。在这些语境下,被视为外延表现形式,而 " 德" 则被看作其本体,所以在古代文化中称它们互为本迹关系。而当今社会,当一个人遵循仁义礼智信等行为符合时代价值观时,我们便可以将他形容为有德的人。而关于悟与修行,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正建立于对 " 大 的认识之上。
《老子·至专篇》里提到,“恍惚若存,如蔽其目;如涤其耳;如刍其鼻;如缪其口,不知身之身,以欲求其神。” 这里的内容让人感觉既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在发现并尝试命名它后,又不知该怎样称呼,因此用强名命名曰 “大”。意思是在我们的世界里虽然可以感受到它,但却无法捉摸或表达;明明存在却又不能占据;即使如此,却也能体悟到一种模糊深邃的地位。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在回答这样的探讨方面,它们其实已经给出了很清晰答案:
虽然把它称作存在,但由于不是具体事物,所以只能参悟而无法占有;
它不同于所有具体事象,更像是抽象形态,因此被称之为无。但这个无并不独立存在,而依赖于所有事象中的有的存在。如果没有有,便不会出现无,因而由有的诞生物,由无产生的事象,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终目的——那就是由虚无到真实再回到虚无,这个转换,就是所谓的生活方式,用以说明那些原本可能看起来矛盾的事情其实都是一致性的,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展开一样。
因此,当有人问世间原本空白,为何会突然孕育出众多生命时,他们其实犯了一个预设性错误。在他们眼里,没有东西(空)竟然能够直接产生东西(满),这是不合逻辑。但实际上,在真理深处,最重要的是明白,无与有之间并非简单相反,它们之间更复杂得多,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整个宇宙景观的一部分。当你看到某些事情,你应该明白它们来自同一种来源,同时了解这些事情本身就在不断地变迁成为其他新鲜事态,每一次变化都是宇宙进行创造新的步骤,一直持续下去。
最后,对待这类疑惑,让我们回归基本原则,看待每个现象是否基于正确理解每个人自身位置,以及如何才能让有限的人寿变得更加珍贵。此乃提出这一主题所需探讨的心路历程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