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思想 > 心无为而行无不为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心无为而行无不为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鲁有兀者王驸,是一位因残疾日复一日地坐在那里的男子,他的身体虽然残缺,但他的心灵却是空虚忘怀,因此他被冠以《德充符》的称号,并作为篇首。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他跟随的人数多达三千人,与孔子一起流离失所中分在鲁国。这其中就包括了常季,这个人对此事产生了疑问。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各自得而足也。虽多,无讲说,只能虚心去,然后回归实腹去理。如果还没有学过,就算是虚往的一种行为。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怪其残形而心乃充足也。夫心之全也,遗身形,不求五藏,只要独往,那么天下谁能离开呢?

教授门人,从未曾言议。而这王驸,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再生长的肉体,只剩下骨骼,而道德和智慧,却已经完全成熟。这就是那个法则,每个人都遵循着这个法则,所以才会跟随他。

是何人也?常季迷惑于他的残缺,却聚集了许多人。他想探明的是,这个人的美好究竟在哪里?

仲尼回答说:“夫子,我圣贤,也只是后继有人,还未到我所走的路上。我将尊敬他当作我的师傅,再次向他请教道理,而且我比你晚出生,更远非孔子的弟子,请你相信吧。”

常季又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仲尼继续解释说:“因为他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人和事物,他们的心灵能够融入万物,就像肝胆楚越一样;他们能够看透世间万象,看透世间所有的事情。但同时,他们也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一部分。”

接着仲尼又说道:“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它们就变成了同一种东西;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开,让它们自由发展,它们就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标签:

猜你喜欢

无为而无不为的感悟500 卓新平西方宗教...
在我们跨越世纪和千年时刻,中国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便是宗教学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现象和灵性生活的一部分,其研究与认知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在宗教学作...
引雷诀手势 老子的生活环境...
老子是中国道家学说创始人,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在道教的发展中。然而,关于老子的个人信息,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多都是通过他的著作《道德经》来推测和...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教的圣贤与修...
道教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其中,道教主要人物是构建这一信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自己的修炼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后...
道家思想和道教的根本区别 无为才能无所不...
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深度探究“无为”哲学的奥义与生活实践 在古代中国,道家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概念——“无为”,它意味着通过不做任何强制性的努力或干预来达到事...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