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全真派的传戒科仪仿佛道德经全文5000字在静谧中低语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各门各派、各宗各教都有自己的规矩,对道教而言,这个规矩就是戒律了。
所谓戒,是解、界、止的意思。《洞玄灵宝玄门大义》说: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其实戒就是禁止的意思,它是道士归真的首要。天真皇人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所以戒就是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
所谓律,是禁止道士某些不当行为的规则,是 道士犯戒后惩罚的手段,内容是根据戒条而订立的,所以 道士除了遵守戒条外,还必须熟悉律文规则。
有戒就必须授。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从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借鉴儒家名教纲常的一些观念和佛教戒律的某些规定而制定“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和其他更为详细严格的禁忌。此外,《老君想尔戒》、《说十戒》、《思微定志经十甲子》以及《老君说一百八十甲子》的出现,更是丰富了早期与中期全真派内涵深邃的修炼法则。
随着南宋时期,全真派兴起,“传习”的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其核心原则依据古代传法口口相传,而六耳(耳目鼻舌身意)均不得谈论神仙事,以确保神仙秘密不被外泄,同时也体现出其对修持者的人品考验极高。在这一过程中,《重阳立教十五论》、《指示掌握无量光明明镜净土法门篇》等重要文献作为规范指导手册,为后世继承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化的心性修养与丹田修持理论基础。
到了正统元年(1308),赵公彦祖师因辅佐邱祖在白云观率众有功,被授初真大彻悟通透妙智自在天地万物皆同一的大乘果位,此乃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而随后的龙门第一代传己心印天仙大咒权力于世间,由此展开了整个全真学术体系的大规模发展,并且确立了以本领为主导的情境下,与弟子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可靠,并且不断强化自身对于世界及宇宙中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使得该学问系统得以完善并推广至今。这背后隐藏着无数艰辛与挑战,但最终却又展示出了这项学问独特美好的一面,因此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真正能够提升人类精神层次和实践能力的事物。但实际上,无论是在现代还是过去,它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人们对于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以及如何去衡量这些价值是否正确的问题永远都是存在争议的一个主题。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领域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因为每个人对于这种探索都有一份期待,也许他们会发现一些新的见解或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但即便如此,一旦涉入其中,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无法逃脱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总是希望寻找更多关于生活意义的事情,而这通常伴随着许多困惑和疑虑。但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我们可能会得到答案,或至少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一点点,这或许才是我追求知识和学习一切事情真正动机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