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全真派的传戒科仪仿佛道德经的由来简介在静谧中低语
中国古话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各行各业、各门各派、各宗各教而言,这个规矩便是戒律了。在道教中,所谓的戒,即解、界、止之意,是指解除众恶之缚,分善恶之界,以及防止诸恶。它不仅是一种禁止,更是一种约束,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
所谓律,则是对道士某些不当行为的禁止和惩罚手段,它们基于戒条而制定,因此道士除了遵守戒条,还必须熟悉律文规则。
有了戒,就必须授。从太上降授科仪,便形成了道教传统。最初,道教的戒律比较简单,以清静为主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等借鉴儒家名教与佛家的某些规定,而创立了一系列更为详细的地藏,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等。
南宋时期,全真派兴起,与此同时出现了“传法”制度,其宗源依据古制口口相传,只有六耳才可以谈论这方面的事宜。这一制度旨在确保神仙修持得以秘密进行,不被外人知晓。而重阳祖师向七真传法,将要义包括积功累德丹法修持清静清修长生久视,以及作为全真道士守持规范禁忌具体要求。
至邱长春祖师时,全真先前的规矩通过口头相传单枝相接方式流转下来。而《太上律派源流》则记载:“自昔五祖心传,说尽虚无妙旨;七真演教,备言清静玄宗。”因此,全真学说深受重视,并且通过多代傳承,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系统。
元明交替时期,又出现了新的规定——清规。这一制度用于对违反原有法律的人进行惩罚,其中根据犯错程度分别处以跪香催单革出杖革甚至火化等刑罚。
全真学说的公开授受始于第七代傳任師王常月,他撰写《初真大咒》,并将其与《中极大咒》、《天仙大咒》合称“三堂大咒”。任何接受他的这些三大咒的人,都必须经过百日严格训练。此后他于顺治乙未秋到京城,在丙申年三月望日于白云观内正式举行伝習儀式,对千余人授予这些正统的大咒,从此使得全真的傳習系統声名远扬,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