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卷之一性恶论在自然中的探究
老子曰:物之为贵,莫先於人。然不能定心猨而朗照,裂爱网於通津,遂使性随欲迁,生与物化,至人衰之。故述大道之原,特标众篇之首,伻寻原以阶道,方触事而即真。
道者高不可极,大象无形;广不可测,无名无字,无言无说。夫道者,不可见、闻、味、思、想也;其非圣人所能知也,是以圣人执空,以明见于混沌之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以圣人有余德,则怪乎不死;有余力,则怪乎不老。此则诚哉斯言矣!夫唯弗谛,不若隐彰;弗彰,不若远近;弗远,不若来往;弗来,不若久短。
故曰:“强者,其破也速。”“柔和克刚”,是以百折不挠,此谓之顺应自然,而治天下者犹抱一焉。至于用兵,则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治国安邦则在于顺应天时阴阳,用民心以为本,使民富足而不知变更,为善良积德,以养神灵,然后国家平和长久。
故曰:“盖过愚公移山。”此智慧之一端耳。在上视天,在下观地,在前察路,在后省身,是谓得意忘形。此理难行,但行且施,将自知其不足焉。
夫古今虽异,其教训亦一。不患寡能患多能。今世好勇猛恶忍辱,是以必亡。我说苟利屋己者,有司终止朝露,一日三餐,无求甚焉。这正合乎自然法则,也符合人类的根本需求。但凡求索存亡在外的人,如同追逐影翳,其实皆已错失了生命的本真意义。而我等却被蒙蔽了眼目,看不到那最纯真的生活方式,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了。
老子又云:“将欲取斗粮,便捐其炊宴。”这句话说明了一点,即当你想要得到更多的时候,你必须牺牲一些东西,比如你的奢侈品或者你的一些习惯。如果没有这些牺牲,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因为你的内心始终渴望着更多,而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当你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珍贵的事物其实并不重要,它们只不过是一种暂时性的满足罢了。而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能够让我们精神上的成长和深刻体验的事情,比如理解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的情感相连,以及对宇宙的一种敬畏与归属感,这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因为它要求我们放弃很多,我们的心灵必须经历一次转变,从一种对于外界世界的依赖走向一种更加内省和自律的生活态度。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完成的大任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变,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加满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