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借一颗入梦的骷髅教你无为达人生最高境界_幽默道观

借一颗入梦的骷髅教你无为达人生最高境界_幽默道观

在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骷髅团扇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恐怖但又充满哲学意味的小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庄子与一个骷髅的对话。

那年,庄子出游路过楚国时,在一条荒野上遇见了一具枯骨突露、森森然在地的骷髅。庄子的马鞭敲了敲这位先亡者,然后开始提问:“您是因为什么流落到这个悲惨的地方?是贪求失道还是遭遇了天灾人祸?是作恶闯祸而选择自我了结,还是寿终正寝而安享天年的呢?”

然而,不料,这个恐怖故事却变成了一个哲学对话。在庄子的询问下,那具骷髅竟然回答说:“从您的问话看,您像是位‘辩士’。但这些都是活人才有的负累,一旦死去,上下级的管辖没有了,四时的劳役解除了,从容地随顺时光的流逝,我估计纵使南面称王,也乐不及此吧!”

庄子不相信,继续追问:“若是我让造物者将你复生,再送回到你的父母亲人、邻里朋友中去,你愿意吗?”那具骷髅忧虑地回答:“我怎能抛弃这君王般快乐而再次经历人间苦劳呢?”

这个故事很有名,也有多个演绎版本:《列子·天瑞》中的引述、汉赋作家张衡的《髑 髏 赋》,才子曹植的《髑 髏 说》……熟悉道教经忏的人还会知道,在“放焰口”道场中也有两个唱段《金 骨头》和《银 骨头》,也是对庄子遇骷髅的一种演绎。

两者内容相仿、旨趣趋同,其《金 骨头》叹词如下:

昔日荒郊去玩游,

忽见一伏,

白骨白骨,

轻飘飘。

风吹败叶,

满径满径堆愁。

千古情怆,无言泪痕;

今夕何夕,此夜也?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叹词则是在创作上灵巧地运用了古文“回环往复”的手法,细细读来,仿佛通篇都在紧锣密鼓地催促着什么。最后终于挑明说,“奉劝人生急早修、莫悠游”。最终揭示出一种超越生死之上的真理——无为,是生命所向往之境界。

在原初故事里,那具经过生死轮回后认为生多忧劳,而死则是安乐。但到了经忏叹词,这个取向反转:路边孤独无亲,无尽哀愁,只剩下万事全休。而这样的反转,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道教究竟如何看待这一生的最高境界?

其实,有关这一点,《三天内解经》就曾指出了“好生恶杀”的原则,它说长生的本质就是“道”,而死亡乃非“道”。这种高深的心理状态,让我们更接近于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无为和超脱。

所以,当我们看到许多看似针尖对麦芒的情感纠葛,最终发现它们其实并不在同一频道上,就如同历史上的各种不同的信仰体系,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问题。这其中,或许有一种共同点——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痛苦和烦恼的手段,以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平静。

因此,对于那些仍旧徘徊于生活与死亡之间的人们来说,我们应当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内心清净,不被外界诱惑所左右,便能逐渐走向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渴望得到释放的一切潜力,为自己开启一次全新的旅程——一个更加纯粹,更接近自然,更符合宇宙规律的人类存在形式。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源,同时也是现代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代表人物和主张 无欲则刚情感世...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是对待事业、学习还是感情关系,都需要一种特别的力量来支撑和引导。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赞誉或金钱,而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坚定与自我控制...
道教的始祖是谁 无欲之心坚韧不...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这样一句话:“心如止水,无欲则刚。”这句话源自《道德经》中的一个寓言,它意味着当一个人内心平静,放下了所有的贪婪、欲望和执着时...
道德境界的人物代表 族民居建筑特色...
无论什么类型的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炕是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你看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活计,...
道教著名人物 文字里的智慧修...
在中国文化的深处,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修行者表达内心世界、传递智慧与情感的重要手段。从古至今,无数名家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情感,将修行之道通过诗...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