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修至简身安于自然方能无为而治一切
一、一个完美的人生旅程,不是因为不断积累或复杂化变得更好,而是通过简化,达到最为简单的状态。即便对于那些需要不停增加的事物来说,增加只是一种过程和手段,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减少。比如说知识,我们追求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以之悟到智慧,用最直接的方式达成智慧的本质,这种能看到本质的状态,也源自于简单;对于名利富贵也是如此,我们追求它们不是为了给自己增添负担,而是为了减轻内心忧虑与负担。
因此说,增加本身就是为了有效地减少,使人生最后达到平衡。如果不能理解如何在此平衡中调整自己的生活,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知道何时适当减少,或许连增加的意义都被忽视了,一定会因为过度增长而变得更加痛苦。
正如我们常见到的,那些经历了许多却越来越痛苦、焦虑的人,他们学到了很多,但反而因学得更多而愈发迷惑,自以为明了,却实际上变得愚蠢得多。
《道德经》中有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意味着:追求学问的人会让知识每天比每天更多,而追求大道的人则会让欲念每天比每天减少。降低到无为境界,便能使自己成为无所不能者。
所谓“无为”,并非我们通常理解中的毫无计划,更非贫穷乞丐般生活状态,而是在拥有这些物品之后,可以从内心洞察事物真相,并且用最直接、清晰的方式保持生活平衡。这正如人们所说的“常识即是道”,修行就是去除内心错误念头和不合时宜私心杂念,最终达到通透澄澈之境,即老子提到的回归婴儿时代的情形,那时孩子们没有复杂的心机,却能够享受更纯粹快乐。
《小窗幽记》中云:“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智多,愈多而愈散。”意思是不论你接触多少事物,只要你的思想保持纯净完整,你就能轻松应对一切;但如果你的思维太过丰富却又分散,就可能导致混乱和困扰。在孩童时代,因为缺乏外界环境干扰,他/她的内心没有受到名利等外在事物影响,因此能够保持完整,从这样的状态出发,更容易获得人生的价值感。
二、很多人看待“简单”这个词总觉得它代表了一种低级别的人生态度,但其实并非如此。当一个人面临众多事情,有时候他的内心就会充满私欲杂念,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弃,都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一切。但这样做往往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如同有些人的生活虽然有很多东西,但是他们却活得非常失败,这其中原因就在于此。
庄子曾用一句话表达这一点:“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这句话意思很清楚:圣者只守他应该守的地方,不守他不该守的地方;凡者却把握错位处,与圣者的行为相反。他(她)们把握了不该掌控的地方,却无法坚持住应该掌控的地方。也就是说,“简单”的境界让有道之人能够直观地看到事物核心部分,而不是像俗人才那样停留在表象上纠结于世间浮华,无从根本解决问题。而真正明白这一点的人才能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正确的事情上,将自己的存在投入到需要投入的地方,让整个生命体现出一种真正稳定的力量。这才叫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没有虚假,没有空谈,是一种深刻认识,是一种高超技艺,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是一种超乎想象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