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天人合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修炼之路

天人合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修炼之路

在道教修行的深邃宇宙中,两个字汇聚了无数智慧与力量:"众生"和"度人"。自古以来,道教就以普度众生的崇高使命而闻名于世。《太平经》中铭记着每一次生命的消逝都是世界之大事,而人类因肉身之累无法真正自由放纵,因此千年来道教提出了各种法门,以引导更多人逃离尘世的痛苦,寻得心灵的自由与快乐。这一理念正是为什么神仙信仰能深入人心。

相比其他宗教,道教更注重实践,其修行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具体操作的一种艺术。在特定的年代里,这些技术更像是一种专属于上层社会人的秘密,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百姓就不能修炼成仙。道教认为,在本质上讲,不论天地山川、树木鸟兽还是男女老少,我们都由同一个源头所生成,每个人内在所含的真我本性是相同的。因此,将自己恢复到那纯净无垢的状态,就如同回到婴儿时代,那份自然而然,是最为真实的心态。

要找到自己的真我本性,可以通过剥去外界污染,从内而出,与自然和谐共存。但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我本性?尽管我们都是由同一源头所生成,但如果我们的本性已被蒙尘,被掩盖,那么损失到何处才能见到原来的真实?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理解道教修行中的基本原则,即“天人合一”。从外丹、内丹、心性的悟解等方面,道教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达到这一境界。不应忘记,这些方法并非某个人的想象产物,而是基于“天人合一”这一原始理念产生的。这一点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的“导论”中有明确阐述:“从广义上看,‘天’指宇宙自然;‘人’不仅指个体,也指整个社会组织。”

由于我们与宇宙万物皆具共同之 道,所以当我们观察外部自然时,也会反思自身之自然。如果通过现世修行,使自己明白了自身之道,则理论上可以实现与天长久相守。不过,这需要不断反复练习,因为我们的往往会迷失又回归。此时,要认识到“欲”和“需求”的区别。故而,《太平经》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劝善始终是达到的目标。

修行过程是在止恶扬善,用以利益众生,为此生自度且度他者,是为真的仙也。而若能将功德传递给后世,便可永远流芳千古——这便是在度化众生的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无需过于追求宏大的目标,只需在细微处持恒,即可成就大业。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代表人物及著作 六耳猕猴品尝道...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抗疫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坚定信心,激励了全国人民共同抵御疫情的决心。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组织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同心抗...
道家典籍 中国民众宗教传...
摘要: 本文通过对汉喃研究院收藏相关经卷的研究,探讨中国民众宗教传播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以及越南本土对这些经卷的传写和刊刻及编译。汉喃研究院收藏民间宗教经卷包...
道教最高的神仙是谁 告白的故事我和...
我和许随的告白日子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许随坐在公园的一条长椅上,周围是花儿在轻轻摇曳,树叶在微风中发出沙沙声。我们之间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因...
道教七十二位全神排位 古诗鉴赏简短西...
宋代诗人陈翥的《西山桐十咏》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妙的语言,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细腻描绘。诗中通过对西山桐花盛开的情景进行描写,表达了对生命之美、色彩...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