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心不死道不生欲不灭道不存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心不死道不生欲不灭道不存

—— 庄子与鲁侯的对话

庄子行于山中,见一大木,其枝叶繁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庄子问其故,对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鲁侯出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悦,将杀鸦烹食。门人呼庄子为夫子也。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呜,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呜者。”次日,鲁侯问庄子曰:“昨日此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的疡,以不材死,你将何处?”

庄子的回答是笑着说,“周将处夫子与不材之问”,意在表明事物之间有不可思议的平衡和转化,即便是看似矛盾的事物,也可以相辅相成。

接着,他进一步阐述了“道”的概念,即一种超越世俗观念、超然物外的智慧。他指出,只有那些能够虚心地接纳一切事物,并且没有固定的主张或偏见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份智慧。

他还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名叫北宫奢的大夫,为卫灵公赋敛制作了一件锺(钟),并在郭门外设立坛祭祀。这件锺三月后完成,上下调和八音齐备,因此被称作“县”。王庆忌看到这个锺坛非常奇怪,便向北宫奢询问他的设计理念。

北宫奢回答说,这个锺坛的制作,是基于一种超脱尘世观念的心态,不是为了某种具体目的或功利,而是一种纯粹追求艺术和美学的表现。他强调自己并不希望自己的行为被误解为有私心或野心,而是在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境界。

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哲学思想,他提倡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内省、追求自然法则的人生态度。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变得更加合乎自然规律,无论是在面对个人问题还是处理社会关系时,都能够保持冷静客观,从而避免许多可能导致痛苦和冲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他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就像那棵在森林中长久存活而又无需任何特殊理由的树一样。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家代表人物及主张 跨国交换韩国夫...
跨国交换:韩国夫妻的客厅互换之旅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们不仅仅是通过旅游和学习来体验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直接...
现当代道家厉害的人物 道家养睛明目保...
来源:三九养生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6-23 繁體中文版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眼疾的困扰。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但眼睛一...
道家两大代表人物是谁 道教真实的人物...
唐代道士张三丰的传说与影响 张三丰是中国道教中著名的道士,他生活在明朝初年,具体出生和逝世日期不详,但他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越了他个人的历史足迹。在众多关于他...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 西安八仙宫曾经...
曾教风道长:西安八仙宫的守护者与智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道家名人,曾教风,以其稳重和智慧,在西安八仙宫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故事,如同一本古老的秘...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