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人物 > 庄子心隐才为心静也是身处世俗的最好修行

庄子心隐才为心静也是身处世俗的最好修行

菜根谭:“心隐”才为心静,也是身处世俗的最好修行

心为万物之源,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内心的显现,只要内心清静,外在事物烦扰,一切都可去除。

而求取“心静”也是世人所追求的一个状态,很多人提及修行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找寻一个深山幽静之处,希望避开人群,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到深山里面寻求安静。

甚至有一些人想断绝欲念,就选择出世修行,这样做也许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但是如果内心本源欲念不除,时间久了反而会觉得寂寞难耐,因为人生最好的清静并不是外在环境所给予的,而是内心的放下和释怀。

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处于世俗,会有一份坦然,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内心有一个真实的妙境,不需要美妙的音乐就能使人感到安适愉快,也不需要焚香煮茶就能让人感觉清新,芳香,这是心念澄静,心境虚空,同时忘却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之故,这样才能自如的游于妙境之中。

世人千方百计寻找的心静的境界,其实就存在于内心之中,但是世人却弄错了方向,一味地去寻找那些外在的坦然,这一切背道而驰的行径,只会让人生更糟糕。

所以转换一种方向,即便处于世俗之中,也要照顾好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内心有一种清静和风雅,才能真正感到富足和有趣,这样的人生也是厚重的。

内心的清静,是一切福气的根源,如果内心嘈杂,即便拥有财富和美丽,也会随着时间的沉沦慢慢的消失,只有内心平和才能获得一切福报。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 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意思就是说:隐匿,并非自己刻意隐匿,古代所谓隐士并非隐姓埋名而不见人,并非封闭自己而不说话,并非藏其智慧而不显示,乃是时代命运大相悖逆啊。当时逢有道之世,自然之道大行于天下,就恬淡自然,不见有为之迹,当遇无德之世,德行不化而困厄天下,就深藏自然本性,保持极为宁静的心态,以待时运的到来,这是保全自身的方法。

庄子思想就是认为“心隐”才是真正的“大隐”,无论是在人间还是在山林,“心隐”才算是真隐,外在身体的逃离不过是苟且偷生一般,只有内心真正的释怀,豁达恬淡,才算是人生真正的修行。

佛说:

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 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生活是心灵的修道场,凡事无为顺应,以清净心修得万事法,以无心无相之心面对世间繁杂,不刻意阻挠,内心更不会产生嘈杂和痛苦,这就是“心隐”的最高境界。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标签:

猜你喜欢

二祖三清四御五老 运用道德经的智...
运用《道德经》的智慧,重塑现代生活方式——以“顺其自然”为指导原则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德经》是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其作者通常被认为是老子。这部作品不...
现当代道家厉害的人物 七煌软软探索奇...
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七煌软软成为了人们追求艺术与魔法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创作者构建出一个个精致细腻的奇幻世界,还能让玩家沉浸于无尽的冒险之旅中。...
道家小孩唐金 顺应自然无为而...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与回应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无为而治似乎成了一个古老的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它要求我们不去强行干预,而是让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
道家代表人物和思想 开天眼的秘密出...
在古老而神秘的修行世界里,有一种传说,讲述着一位年轻的修者能够超越常人,见到世间一切。这个过程被称为“开天眼”,它不仅是对内心的一次深刻探索,更是一次精神...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