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十大道教名人丹阳子马钰继承者与创新者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后改名钰,是全真教第二代掌门人,以博学多才著称,有诗善文。马钰向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求艺,但王重阳要求他放弃财富。他将全真教在陕西发扬光大,使教派逐渐走上稳固发展的道路,并在第三代掌门人的时期达到鼎盛。
家乡相传,他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马氏家族迁至山东牟平并成为当地的大户。童年被认为“顶有神光”,是“大仙之材”。孙忠显看中他的才气,便将女儿许配给他。但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变数。
经过从西安来的王重阳的指点,马钰开始顿悟,最终成为了道教的第二代掌门人。他未能辜负家族厚望,在成年之后,使家族更加富庶,被称为“半州”。然而,他对虚幻玄妙的事情很感兴趣,对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
公元1167年,当一个名叫王喆的道士来到他的身边,这位道士即将创立全真教。当时的王喆只是一个致力于传达理想主义者,没有建立自己的宗派。受金国压迫严重的山东,为其特殊历史背景提供了方便。在这里,一些本地百姓对道教产生了依托,将其作为生存下去的一种希望。
马钰收留了前来传播信仰的人物——王喆,却仅仅因为乐施好善,并没有加入任何宗派。为了表示敬意,他在家中修建房屋供王喆修行,而后者自题为“全真堂”,取意于“存神养浩,全真性”。
随着时间推移,尽管最初对此事持怀疑态度,但一场梦境让他改变了决定:梦中的细瓷碗象征生命易碎性,以及自己预知寿命有限的事实。这促使他正式跟随王喆学习,并最终继承其衣缝成为全真二任掌门人之一。
虽然曾经酗酒以压制病痛,但最终还是因法术治愈而痊愈。此后的誓言则是:“一心修道,不再回家乡。”这一转变,让他们一起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且影响了众多信徒,其中许多与之相同拥有学识与优裕家庭背景。
随着成功传播,全真宗派开始扩展并系统化。在这期间,他们被邀请去各地传播信仰,最终返回老家陕西。一路上,他们准备挑选继承衣缝的人选。而最后选择的是原名从义、字宜甫、又称山侗、丹阳子的馬釘——由於身份、文化、年龄以及學術時間等各方面都符合成為接班人的条件;但是否能够完成師父的心願並將思想發揚光大則讓師父有些犹豫,因此進行了一系列考验以確定馬釘是否真正擁有適合繼承職位的情況下;這些考驗包括做風車與吃臭食物等,並最終證明馬釘已經達到了該準備傳授精神與資訊給其他門弟子的程度,因此決定讓他繼承師父衣缝成為後來所稱為「天罡聖君」的全真三任掌門人,並准許其繼續守孝三年並將師父遺下的靈文傳頌出去,這也標誌著馬釘終於完全投入到對學問和內心淨化上的追求中,而非僅僅為財富或世俗生活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