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教商业化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生存根本道教三经典被物品牵引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宗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佛道教,这两大宗教目前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不仅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更直接威胁到了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生存。寺庙被迫收门票,借用宗教名义设立功德箱敛财,这些都成为了一些企业牟取暴利的手段。
如何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是所有宗教共同要面对的问题。一家宗教组织或团体,在具体社会条件下,要如何有效地解决自身神圣性和世俗性的矛盾,既赢得发展,又能与社会和谐共处,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全面检验。
近百年来,关于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有一基本结论:在现代化条件下,一般比较强调神圣性、保守色彩较浓、保持一定距离于世俗社会的宗教组织通常得到较好发展;而那些更倾向于开放、趋同于世俗社会的组织,则可能出现衰退。这一点可以从美国基督新教发展中的例子看出来。
进入21世纪,中国宗教也遇到了类似的选择。在经济腾飞背景下,一部分组织轻易成为了经济上的暴发户,但同时,也有人将中国传统信仰视为发财致富的手段,使得中国传统佛道学遭受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
维护中国传统佛道学的神圣性,对政府、各个组织、信众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共同责任。虽然需要金钱支持,但核心工作是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以此赢得自身发展。而研究显示,当社交越来越世俗化时,他们期待的是更加神圣的一种精神生活,而非物质享受。
每个信徒都应该理智地认识到自己的信仰本质,并摒弃巫术思维,将捐款等活动作为自觉实践道德的一个环节,而不是通过金钱购买灵感或力量。此外,大多数人对不同信仰持开放态度,为他们自己选取最合适的心灵慰藉。尊重这些不同的追求是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三大古老哲学,就没有中华文明,没有文明复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