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翻看道德经悟到无为的力量物是人非
宅在家里这几天又翻阅了《道德经》,深刻体会到“无为而治”之理。物是人非,正如书中所言,道不可名,而我却在寻找它的影子。在这个疫情期间,我选择待在家中学习和充电,这样的日子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古籍。
面对《道德经》的学习,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道”与“德”的定义问题。这两个概念对于正确解读全书至关重要。如果不弄清楚,就只能停留于表面的文字游戏,无法真正领悟其精髓。
按照字面意思,“道”指道路,但后来扩展为宇宙规律或特性。大道,是指宇宙间的一种普遍规律或特性,它神秘而强大,不可名状,不可见闻。
那么,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这股力量又意味着什么?这里就引入了“德”。在《道德经》中,“德”即得,即是大道在地上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微小、可知的力量,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大道的特质。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科学理论,如飞机和汽车中的流体力学和内燃机原理,这些具体知识就是大道在地上的应用。
因此,在学习和应用《 道德经》时,我们应该分两步走。一是加强对大道的理解,这需要哲思提升;二是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只有掌握这些具体知识,大 道才能落实,让我们成为既能看得远又能立得稳的人才。
总结两句:大的眼光让你看得远,小的事物让你立得稳。两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时代发展到今天,个人应顺应潮流,同时发展个人的长处,以期在时代潮流中脱颖而出、成功立于不败之地。记住,要想成功需胸怀天下同时脚踏实地,当结合起来,你还怕不成功吗?
当然,理论虽然重要,但现实更丰富,每个人的世界观念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成功领域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通用,那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