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贴桃符道教文化与易经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腊月二十八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了一段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那是中国农历年十二月二十八,也被称作春节前夕的一个重要节点。民间有着许多关于这一天的歌谣和诗句,如“腊月二十八,把面发”,以及“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些歌谣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这一天开始准备过年的活动,包括制作主食和张贴各种装饰品。
在这过程中,张贴春联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所谓的“桃符”。据《典术》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这种以桃木为材质的辟邪物品,在后来演变成了题写于红纸上的春联。在五代时期后蜀君主孟昶对此有一定的推崇,他每年都会命人题写这样的桃符,这成为后世春联发展的一大基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记载下来的春联。
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进步,以红纸代替原有的桃木,这种习俗才得以广泛流行,使得张贴春联成为过年必备的一项活动。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表达,更是一种家庭团聚、喜庆欢乐的心情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