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人生座右铭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探索天然道观的道教智慧
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索中秋节古老习俗与天然道观的智慧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福州独有的“摆塔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据说,这一习俗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了欢迎英雄之师,将家中的贵重物品如同古塔模型般排列在门前,以此表示庆祝。这种居高临下、美观而又有尊严感的展示方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美化和向上追求的心态。
随着时间流转,“摆塔”的风俗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显摆”意义,更增添了尊敬祖先、庆祝节日的情感色彩。福州裴仙宫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就从宋代开始便有了举办这样的传统活动。
改革开放后,裴仙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带领团队,不断努力将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每逢佳节,他都会组织大家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摆塔民俗活动。在空旷的大厅里,一排排精致的小桌子搭建起来,每个桌子都由陈锦丰道长亲自布置,以确保每一处都是完美无瑕。
这些被放置于小巧木架上的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等,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一切都围绕着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型铁皮或木制塔模型展开。这座主塔是整个场景的心脏,每一层都装饰得既华丽又庄重,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在繁华都市间寻觅古代文人的踪迹。
除了这些,还有一碟或一对名为“禾秧盆景”的特别物件,这是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用细沙灌水再铺稻谷,然后让它自然发芽到一定高度,再放在桌上。这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而且寓意五谷丰登,对农耕民族来说充满意义。而今年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意为医护人员准备了一些专属礼物,用以表达对他们辛勤工作与奉献精神的一份敬意。
总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摆塔”的意义都在不断地演变,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价值依旧闪耀着迷人的魅力,使得这一习俗能够跨越时代,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能回味往昔,又能启迪未来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