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修道人能有爱情吗探秘天然道观中的情感与信仰
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索中秋庆典中的古老传统与现代变迁
福州独有的摆塔习俗源远流长,据说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为了欢迎英雄将领,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排列在门口,以此表达对胜利者的祝贺。由于当地多有寺庙和塔楼,因此人们选择模仿这些古老建筑的模型进行摆放,故称之为“摆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活动不仅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也被视为一种庆祝节日、向祖先致敬以及展现家庭喜悦的方式。
裴仙宫保留了这一独特习俗
位于福州的一座历史悠久的裴仙宫自宋代便开始举办中秋摆塔活动。在明清时期,该活动更是成为了一种盛行的情景。改革开放后,经过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等人的努力,这项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每逢中秋佳节,一年一度的摆塔民俗活动便吸引了众多人潮。在这场盛事中,每个家庭都会搭建几张桌子,并按照一定规则布置各种玩具和装饰品,其中包括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以及精细制作的小椅子、小桌子和木制武器等。此外,还有一碟或一对“禾秧盆景”,即用稻谷灌溉沙子的盆景,让其自然发芽,在中秋前夕形成翠绿生机勃勃,为节日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意境。
过去,高大的摊位象征着家族繁荣,现在除了纪念戚家军之外,还寓含着个人事业不断攀升的心愿。而在疫情期间,由于特殊情况,不少地方也开始专门向医护人员致敬,他们成了新的传统之一。这样的转变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