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常道家思想的传播者在物品上的实践
李志常,字浩然,元初著名全真道士,以道家思想的传播者在物品上的实践而闻名。他的先祖原居洺州,但因宋季徙居至开州观城(今山东范县)。李志常自幼孤儿,被伯父养大。他在十九岁时,不愿按伯父的计划结婚,而是选择了隐居东莱牢山,后来又搬到天柱山仙人宫。在仙人宫,他遇到了邱处机,并被邱处机收为徒弟。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李志常跟随邱处机去拜见元太宗,被赐予“真常子”的称号。次年,邱处机应召入京,被选为十八位随行之一。在此期间,李志常参与了对太子进行教育的工作,对《易》、《诗》、《书》、《道德经》和《孝经》的教授颇有建树。
当尹志平继任掌教后,他委托李志常管理长春宫的事务。太宗元年(1229年),李志常被选派进京,与儒学士人一起教导蒙古贵族子弟。此举得到太宗的大力支持,并且建立了国子学,使得蒙古贵族能够学习汉族文化。
在宪宗时期(1251-1294),李志常多次受到宪宗的召见,为他提供治国保民之术的建议。当时,由于金朝灭亡,大量士大夫流离失所,他们或沦为奴隶,或生活困难。为了帮助这些人的生活,李志常不仅招待他们,还给予他们食宿。这一行为深受士大夫们赞赏,其中不少人因此转而信仰道教。
然而,在晚年的宪宗五年,一场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争论爆发,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最终导致全真道鼎盛局面结束。之后不久,张景辉将教事付托给张忠敬后去世,其遗体被追赠为“真 常上德宣教真人”,并于至大三年加封“真 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