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广东陆河端午风情
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屈原大夫,面对如此算来,此节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陆河人称端午节为“过节”或“五月节”,它是陆河人的一个大節。五月節時候,農曆年大概過了三分之一。中秋節則大概是三分之二,也是一个大節。这两个節和春節是中华三大傳統節日,它們剛好將一年(農曆年)分成三段。陸河人過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插艾草和洗午時水之外,还有一些習俗。
傳說,為了讓魚兒們不毀壞屈原大夫的尸體,聰明的古人發明了裹粽子,並把其投入江水之中,以此來引開魚兒。其後兩千多年以來,中國人傳統的過五月節形式,就主要體現在這個裹粽子上。而這種習俗,使得五月節被戲稱為「粽子」、「粽米」、「粿仔」等名稱。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每逢五月就一定要裹粽子呢?陸河人的回答是「否」,因為他們雖然也吃「粽」,但這個「粽」卻不是用「裹」,而是在炊(客家語中的蒸)出來的一種食物——灰水糯米糕,也就是所謂的小米粉包在布荆树叶里烘烤制成的一种特殊食品,这种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包饺子的做法完全不同。
制作这种灰水糯米糕前期主妇们会先去山里砍一些布荆树(一种野生小灌木)的带叶树枝,将这些树枝挑回家后先将其晒干,然后再烧成地灰,并通过滤取得到橙黄色的布荆灰水。在五月初一至初二之间,这些主妇们一般會在早晨開始使用这块地灰制作精致美味的小米粉糕,用这块地灰加进去调配好之后,让它们经过几小时炊制即可享用。
这个量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行,而这一步正是考验主妇“炊”的水平高低。她们凭着多年的生活经验,比计量工具还精准地加入适当的地灰,从而炊出一床靓糯米糕来。此时,一般都呈现橙黄晶亮色,有股柔香扑鼻而来,当就着白糖或红糖一起品尝时,更显得特别美味且具有独特气息。此外,它们还有清热解毒、养颜保健等诸多功效,是一种非常好的陆河特色食品。
除此之外,在庆祝端午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独特习俗,如通过讲述走黄巢故事以及关于祖先南迁史话,以及过早饭还是过晚饭的问题争论等,都展现了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地域特色。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下,不少传统活动逐渐淡化,但这些根深蒂固的情感仍旧存在于人们心间,为未来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心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