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存思六耳猕猴守护的天然道观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在《道德经》中提到“虚其心,实其腹”,要求养神要致虚极、守静笃,以便专气致柔。《太平经》更详细地阐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是修身的基础。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强调,要恬愉淡泊涤除嗜欲,静寂无为忘形骸。唐代司马承祯的《坐忘论》则提出七个阶梯来达到安心坐忘: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
他认为,要使外游的神返回,就必须进行闭目静思,这种方法被称作“存思”。在某些仪式程序下,“存思”可以接引外界五行诸神入人身。例如,《存思三洞法》要求之人通过东向叩齿、三次咽气、三次仰念祝词等步骤来感受并引导这些神灵。
至于“守一”,它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最高无上的“一”或气,使它们常住于身体,让自己精神完全,不易丧失。这一方法包括专注于一个点,如头顶或脐部,或是五脏中的某一个部分,而这个点被视为宇宙万物的起源。在不同的解释中,“一”的位置可能位于脐下丹田、中丹田或明堂,但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内在平衡与宁静,从而实现长生不老。